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轶

作品数:2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微创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内固定
  • 3篇股骨
  • 2篇导航
  • 2篇低钠
  • 2篇低钠血症
  • 2篇定位导航
  • 2篇血症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载体转染
  • 2篇智能体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图像

机构

  • 18篇徐州医学院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4篇张轶
  • 12篇刘凯
  • 11篇冯斌
  • 10篇姚爱明
  • 10篇刘林
  • 7篇许铁
  • 7篇秦宏敏
  • 6篇冯虎
  • 6篇陈孜
  • 5篇谢春雷
  • 4篇史殿习
  • 4篇谭迎春
  • 4篇汤押庚
  • 4篇王震
  • 4篇朱峰辉
  • 3篇孟杨
  • 3篇朱锋辉
  • 2篇孟扬
  • 2篇刘筱
  • 2篇马海春

传媒

  • 6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对抗样本生成与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对抗样本生成与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初始样本数据;根据RS‑FGSM算法对初始样本数据进行计算,以获取对抗样本数据;将对抗样本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测试结果;本方法通过R...
王晓雷张尚勇王璐璐张轶张玉立白佳俊
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人体关节面的软骨面缺损是自20世纪末以来人们探讨的研究方向,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是具有优势的一个热点。我们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其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提供实验基础。
秦宏敏佟向阳许铁冯斌陈孜刘凯姚爱明张轶刘林谢春雷孟扬朱锋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载体转染TGFΒ1重组腺病毒软骨细胞表型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软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腺病毒载体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诱导靶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3在徐州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方法:兔麻醉后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1×104/cm2接种,达70%融合时分为3组:Ad-TGFβ1转染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刚解冻的Ad-TGFβ1液30μL,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Ad-GFP对照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Ad-GFP腺病毒,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空白对照组采用H-DMEM完全培养基,不外加任何试剂或药品。②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d检测细胞内蛋白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Ad-TGFβ1转染后7d,集落中的细胞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均一性好,呈长梭形,紧密排列似漩涡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密度明显增高。②转染后细胞内蛋白多糖的检测:Ad-TGFβ1转染后14d胞浆呈紫蓝色,异染性明显,胞核清晰,可见核仁。转染后28d细胞明显老化,但胞浆中仍可见紫蓝色异染。其余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异染性。③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Ad-TGFβ1转染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呈强阳性表达,其余两组几乎检测不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④转染后细胞内Ⅱ型胶原的表达:Ad-TGFβ1转染后7d胞浆中Ⅱ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转染后14,21d呈强阳性表达,转染后28d表达有所降低。其余两组几乎不表达Ⅱ型胶原。结论:经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是获得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之一。
秦宏敏沙广钊佟向阳许铁冯斌刘凯陈孜姚爱明张轶刘林谢春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软骨细胞
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收治的112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并对可能影响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79.4%,其发生与脊髓损伤程度、损伤平面、是否有并发症等有关。结论在治疗脊髓损伤同时,应注意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低钠血症原因,采取不同方法治疗。
谭迎春冯虎张轶姚爱明罗洪宗
关键词:低钠血症急性颈髓损伤脊髓损伤并发症法治
微创稳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应用u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3—69岁。平均46.9岁。关节外骨折及简单的关节内骨折采用膝关节外侧切口,复杂关节内骨折采用髌骨旁前外侧切口,手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4—20个月,平均10.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深部感染,一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X线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8.1周。完全负重时间16—26周,平均20.1周。膝关节活动度:屈80°~130°,平均104°;伸0°~10°,平均4.3°。结论LISS系统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刘凯秦宏敏冯斌刘林张轶朱峰辉
关键词:微创稳定系统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微创性
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收治的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入院24~72h内血钠低于130mmol/L,其中5例低于120mmol/L。14例尿钠40~68mmol/L,1例尿钠为148mmol/L;尿渗透压420~980mmol/L。12例患者经适当的补盐和限制水摄入量治疗,低钠症状2~3周内改善;2例发热患者因发热不能严格限制水摄入,其中1例2个月后恢复,另1例失访;1例患者补盐限水后病情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后恢复。结论颈髓损伤越重,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多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引起;血钠浓度,血、尿渗透压等是诊断依据;适当补充钠盐和液体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谭迎春冯虎张轶
关键词:低钠血症急性颈髓损伤尿渗透压文献复习尿钠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观察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徽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8例。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4-20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深部感染,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X线愈合时间13~22周,平均16.8周。完全负重,时间15~24周,平均18.8周。膝关节活动度:屈80°~140°,平均109°;伸0°~10°,平均3.8°。结论 USS对胫骨遍端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均能稳定地固定,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
刘凯冯斌刘林张轶
关键词:骨折胫骨近端骨折固定术微创稳定系统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在C臂X线机监视下行闭合或开放复位后,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病例达到临床愈合。下肢功能优良率95.7%。浅表钉道感染5例(占22%)。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冯斌姚爱明刘林张轶朱锋辉崔健
关键词:外固定架儿童股骨干骨折
应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建立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当前国内外致力探讨的课题,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精确动物模型有助于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带来新的突破。方法: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ortex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随机分为:A组:8只,脊髓受压30min;B组:8只,脊髓受压180min;C组4只为对照组,脊髓显露后不损伤。观察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运动功能恢复、MRI变化。结果:A,B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两组均有脊髓受压性改变,B组脊髓组织损害程度和MRI显示的受压体积显著大于A组(P<0.001);A组CSEP逐渐恢复达基线的76%,B组CSEP无恢复;脊髓受压早期A,B两组均有后肢功能障碍,A组1周后基本恢复后肢功能,B组4周仍无恢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能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分级脊髓损伤模型。
冯虎汤押庚谭迎春许铁董瑞国刘凯冯斌张轶朱峰辉马海春李兴坤
关键词:脊髓损伤诱发电位组织学
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6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男5例,女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桡神经功能术后无恶化,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9.1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5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在肱骨干中下段经外侧方入路的MIPPO技术和前方入路均可行,但是前方入路更安全、易操作,严格的病例筛选是MIPPO技术治疗成功的前提。
张轶陈孜高伟王秋根刘凯刘林谢春雷孟杨刘筱
关键词:微创肱骨骨折接骨术桡神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