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慧渊

作品数:35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卒中
  • 9篇抑郁
  • 9篇脑卒中
  • 8篇电针
  • 8篇卒中后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脑卒中后
  • 7篇梗死
  • 6篇抑郁症
  • 6篇后抑郁症
  • 5篇血管
  • 5篇卒中后抑郁症
  • 5篇颞三针
  • 5篇脑卒中后抑郁
  • 5篇脑卒中后抑郁...
  • 5篇急性
  • 4篇针疗
  • 4篇针疗法
  • 4篇中风

机构

  • 20篇中山市中医院
  • 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作者

  • 35篇彭慧渊
  • 19篇杨楠
  • 12篇王本国
  • 7篇汪峰
  • 6篇何宇峰
  • 6篇何希俊
  • 6篇张志强
  • 5篇吴宗艺
  • 4篇何宇峰
  • 4篇曾静
  • 4篇叶家盛
  • 4篇谭吉林
  • 4篇赵明华
  • 3篇林棉
  • 3篇曾静
  • 3篇郑利群
  • 2篇蔡娴珊
  • 2篇黄晓煌
  • 2篇钟原
  • 2篇刘树学

传媒

  • 4篇新中医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江西中医药
  • 1篇World ...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1例)及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18例)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并行取栓治疗患者39例。根据首选取栓策略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抽吸取栓组(17例)及支架取栓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一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最终血管再通率、穿刺至再通时间、补救措施比例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mTICI 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抽吸取栓组的中位NIHSS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16(9,22)分比21(17,31)分,Z=-2.33,P=0.020],中位GCS评分高于支架取栓组[10(6,14)分比7(5,8)分,Z=-2.3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取栓组一次再通及最终血管再通患者比例均高于支架取栓组(一次再通:16/17比12/22,P=0.011;最终血管再通:17/17比14/22,P=0.006),中位穿刺至再通时间及补救措施患者比例均低于支架取栓组[分别为20(14,31)min比41(24,71)min,P=0.002;1/17比9/22,P=0.024]。抽吸取栓组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取栓组(2/17比10/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远端栓塞、夹层、再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支架取栓相比,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抽吸取栓可能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林铎邢鹏飞林煌斌吴健恒杨鹏飞沈红健李子付张磊杨楠彭慧渊吴宗艺张永巍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取栓抽吸
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确诊为轻至中度PS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30例)和单纯药物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综合干预组予电针颞三针...
彭慧渊
关键词:抑郁症针灸疗法电针疗法颞三针氟西汀
文献传递
温补脾肾法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医案2则
2017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彭万年老师精研《伤寒杂病论》四十载,临证推崇经方,灵活化裁,效如桴鼓。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阳虚立论,重视脾肾,学崇仲景及综合调治"。
彭慧渊李建婷彭万年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温补脾肾医案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为轻至中度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IM量表及WHOQOL-BREF评定。结果两组患者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彭慧渊何希俊赵明华
关键词:电针颞三针中风后遗症脑卒中
利多卡因联合咪唑安定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的疗效与安全性
<正>目的探索咪唑安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3例,其中特发性癫痫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脑梗死5例,脑出...
王本国杨楠汪峰何宇峰彭慧渊曾静
文献传递
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特点及与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关系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认知障碍特点及与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10—2019-12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MMSE评分进行分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采集各组人口学信息及血管病危险因素,磁共振检查评价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评分,利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水平。结果 CSVD无认知障碍组118例,认知障碍组154例,2组受教育年限、既往卒中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oCA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障碍组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注意、计算方面,评分明显下降(P<0.05)。以总负荷评分对CSVD患者进行分类,总负荷评分1~2分主要分布于无认知障碍(97.46%)和轻中度认知障碍(76.11%)患者,3~4分则主要分布于重度认知障碍(87.8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MoCA认知域评价,在总负荷评分≥1分出现视空间及执行、注意下降,当评分≥3分时认知域受累增多,评分明显降低,出现视空间与执行、记忆、语言、注意力、抽象、计算等多个认知域损害(P<0.05)。结论 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受累为特点,随影像学负荷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受损加重。
汪峰杨楠彭慧渊刘树学曹明明蔡娴珊李建婷
关键词:影像学
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组、常规针刺组和口服妙纳片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痉挛体位治疗和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夹脊穴、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针剌夹脊穴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剌组和口服妙纳片组(P〈O.05)。结论:针刺夹脊穴、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均可缓解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下肢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
张志强何希俊白伟杰杨楠彭慧渊
关键词:痉挛性瘫痪肌痉挛夹脊穴针刺疗法
电针与氟西汀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与氟西汀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17例轻至中度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HRSD及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电针组2周后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3周后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氟西汀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电针组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少,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彭慧渊叶家盛何希俊谭吉林张志强
关键词:电针颞三针脑卒中后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IM)评分以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FIM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内2组均无患者死亡,但在3个月和6个月随访期内治疗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卒中单元组,且远期死亡率更低。
郑利群杨楠王本国彭慧渊何宇峰曾静王涛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刺疗法
电针颞三针为主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及口服西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差异,探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轻至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综合治疗组电针颞三针为主并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组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结果:两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综合治疗组(74.97±9.52)比药物组(66.70±9.23)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综合治疗组比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彭慧渊何希俊赵明华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电针颞三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