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瑜 作品数:198 被引量:75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经济管理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续) 2003年 With regard to macromolecular nanocomposites,some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manufacture methods including blending,mixing inorganic whiskers,grafting etc,and application fields,especially in automobile,and electron electricity fields are described. 徐兆瑜关键词:高分子复合材料 有机玻璃 改性 改性 聚丙烯 聚氯乙烯生产、市场和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7 2004年 简述了近期国内聚氯乙烯生产发展概况、市场需求和一些工艺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全球在2001年约有PVC生产企业240家,其中中国占有70家,总生产能力达3313万t/a,中国大约为390万t/a。在国内排在前10位的公司占有50%以上的产能。着重概述了我国近年对PVC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和新增生产装置的情况,分析了我国聚氯乙烯生产技术与国外的某些差距,提出了发展我国PVC产业对平衡我国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徐兆瑜关键词: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聚氯乙烯专用树脂 辐射交联 农产品副产物生产乙酰丙酸 被引量:1 2006年 乙酰丙酸是一种可望作为制备多种化工产品的新型平台化合物和医药中间体,它可利用丰富的再生资源废弃物或副产物如:玉米芯、造纸废纤维、糠醛渣、木糖楂等来制备。目前制备方法有糠醇(醛)催化水解和生物质水解法,乙酰丙酸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市场前景看好。 徐兆瑜关键词:乙酰丙酸 催化水解 生物质 可再生 农副产品 乙醛酸及其衍生物的开发 被引量:8 2000年 介绍了乙醛酸的主要生产工艺 ,重点阐述了利用乙醛酸开发香兰素、对羟基苯甘氨酸等乙醛酸下游产品的制备新工艺。 徐兆瑜关键词:乙醛酸 香兰素 2,6-二氟苯胺及反应过程中产物的合成与应用 2004年 介绍了2,6-二氟苯胺等的合成工艺路线。其合成所经历反应过程中间产物或衍生物,其中很多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同样富有升值和生产价值。开发这一产品及相关含氟化合物、可以形成一个产物链,视其市场情况,随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各种产品或化工中间体。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徐兆瑜关键词:2,6-二氟苯胺 合成工艺路线 精细化工产品 升值 化工中间体 价格优势 喹诺酮类药物重要中间体研究进展 2006年 介绍了一些喹诺酮类药物生产和市场近况,对合成喹诺酮类药物的一些重要中间体或原料以及它们的最新发展、药效和应用情况也给予了较详细论述。有一些中间体,如合成氧氟沙新、环丙沙新的2,4-二氯氟苯和2,3,4,5-四氟苯甲醛中间体和合成洛美沙新等的2,3,4-三氟硝基苯中间体等,由于它们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它们的合成路线也给予了较详细论述。对中间体的研究开发表明,由精细化工厂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是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徐兆瑜关键词:喹诺酮 氟喹诺酮 抗生素 医药中间体 前景灿烂的1,4-丁二醇下游产品 被引量:3 2003年 我国目前1,4-丁二醇产量约4万t左右,未来几年后1,4-丁二醇的产能将会达到16.0万~16.5 万 t/a。届时能充分满足对下游产品开发的需要和出口要求。本文介绍了1,4-丁二醇的下游产品,如 THF、PBT、PBL、PU、PTMEG等的生产、用途、消费情况和市场前景。 徐兆瑜关键词:1,4-丁二醇 聚氨酯 四氢呋喃 聚四氢呋喃 一些喹诺酮化合物合成技术创新和重要中间体 2012年 近年在研究合成高活性或革新喹诺酮药物合成工艺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它们大致包括合成技术路线的改进、结构上的修饰或取代新功能团的成功、创立新型药物的探索、不同部位取代基与药物活性构效关系规律的研究等。另外,对合成喹诺酮的一些重要原料或中间体,如:2,4-二氯氟苯,2,4-二氯-5-氟苯乙酮,2,4-二氯-5-氟苯甲酰氯,2,4-二氯-5-氟苯甲酰(乙酯)甲酯,2,4-二氯-5-氟吡啶甲酮,2,3,4-三氯硝基苯等也分别作了论述。 徐兆瑜关键词:喹诺酮药物 结构修饰 中间体 超级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 2003年 介绍了聚醚醚酮的性质,应用领域,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概况和发展前景。 徐兆瑜关键词:聚醚醚酮 用途广泛的平台化合物——双乙烯酮 被引量:2 2007年 介绍了双乙烯酮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并对它或以它的衍生物作原料,在医药、农药、染料、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论述。目前国内双乙烯酮的生产能力较大,预计2007年其总产量将达120 kt/a,而目前我国的年需求量只有55~60 kt。所以,在国内再新、扩建双乙烯酮的企业应该持谨慎态度和充分考虑国内的市场状况。以双乙烯酮或相关的衍生物作原料,可开发的下游化工产品多达400多种。所以,开发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新农药、尤其是医药及其中间体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是消化双乙烯酮的唯一好途径。 徐兆瑜关键词:双乙烯酮 医药 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