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伟群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器官功能
  • 4篇多器官功能障...
  • 4篇器官
  • 4篇器官功能
  • 4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综合征
  • 3篇护理
  • 3篇腹腔
  • 2篇血清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MODS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预后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护理对策

机构

  • 6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6篇戴伟群
  • 2篇杨思敏
  • 2篇叶初阳
  • 2篇瞿嵘
  • 1篇纪妍
  • 1篇张海燕
  • 1篇龚晓琪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腔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队腹腔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依据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腹腔感染因素,对我科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27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与措施,在初期要做到及时复苏,及时进行防治感染措施,尽早对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做到判断,要及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要避免医源性MODS,必要时采取心理支持。结果 27例重度腹腔感染患者有15例发生了MODS,2例死亡。不存在因护理措施而导致的MODS和MODS患者死亡。结论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腹腔感染所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戴伟群
关键词: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护理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瞿嵘杨思敏戴伟群叶初阳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预后
CRRT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1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ICU经常收治的危重病症。腹腔严重感染致MODS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此类患者最关键是要清除和控制引起败血症的炎症介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
戴伟群
关键词:CRR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护理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的腹水、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差异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腹水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在我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第1天血清、腹水中IL-6、IL-8、IL-10、TNF-α和LPS浓度。结果 G-组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组(P<0.05),但两组IL-6、IL-8、IL-10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早期检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早期诊断腹腔感染致MODS患者病原菌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瞿嵘杨思敏戴伟群叶初阳纪妍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
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96例,发生病房感染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ICU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危险因素多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对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戴伟群
关键词:护理对策
ICU护士遵循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张海燕龚晓琪戴伟群
关键词:ICU护士依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