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楠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差异表达蛋白
- 2014年
- 目的:明确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皮损组织与正常人皮肤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PV皮损组织及正常人皮肤组织。提取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选择在PV皮损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V患者角质层和真皮层二维凝胶电泳鉴别蛋白总数分别为(1961±21)和(1928±49)个,确定差异表达蛋白30个,其中14个被鉴定分型:包括角质1型细胞骨架(K1C10、K1C14、K1C15、K1C16)、角质2型细胞骨架(K2C1),肌动蛋白(ARP3,ACTA,ACTBM),热休克蛋白(PHB,HSPβ1,CH60),中心体蛋白(CP135),膜联蛋白(ANXA4、ANXA5)。结论: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在PV的病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潜在的PV诊断标记物。
- 戴逸楠张庆瑞姜奕尹璐张晓东王恩波陈洋蔡鑫泽富彦财
- 关键词:银屑病二维凝胶电泳
- 改良大面积烧伤创面护理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创面护理的体会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总结将改良的大面积烧伤创面的外科护理应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的护理体会。方法在内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大面积烧伤创面的外科治疗护理方法,如使用翻身床、床上固定烤灯架,定时翻身、充分暴露创面,外用磺胺米隆、银锌霜、风筒吹干等,进行创面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通过应用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护理,加速皮损愈合,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将改良的大面积烧伤创面的外科护理技术应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的护理,对控制皮损感染,促进皮损快速愈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尹璐戴逸楠富彦财杨鑫张姣张庆瑞
- 关键词:药疹皮肤护理
- 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
- 2015年
-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检测30例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同一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群228例的HLA-DQB1等位基因。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中DQB1*0602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R=3.24),而DQB1*0303和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与DQB1*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可为揭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免疫遗传学机制提供新线索。
- 尹璐戴逸楠杨鑫刘佳张庆瑞
- 关键词:银屑病HLA-DQB1等位基因
- 纳米晶片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将纳米晶片用于经皮给药,了解纳米晶片作用于皮肤后,在皮肤表面形成开放给药通道的存在及其闭合,及纳米晶片促进外用药物的经皮渗透作用。方法:(1)扫描电镜观察纳米晶片作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孔道的存在和闭合;(2)以0.125%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纳米晶片与荧光素钠结合作用和单纯外用荧光素钠后,荧光在大鼠皮肤的分布情况。结果:(1)纳米晶片可在皮肤表层形成给药通道,该通道在20 min左右即可闭合;(2)经过纳米晶片处理过的大鼠皮肤可见耀眼的荧光(+++);而未经纳米晶片处理的大鼠皮肤仅在角质层可见明显的线状荧光(+),其他部位可见微弱荧光(-)。结论:纳米晶片对外用药物有明显促进渗透作用,纳米晶片在皮肤美容和药物缓控释放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 张瑞雪张庆瑞戴逸楠王卓张国斌姜彦多
- 关键词:荧光素钠皮肤吸收透皮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热休克蛋白27、60、90α、90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银屑病患者前后,对皮损组织HSP27、HSP60、HSP90α、HSP90β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人皮肤中HSP27、HSP60、HSP90α、HSP90β的表达情况。发现在银屑病皮损中,HSP60、HSP90α、HSP90β表达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后表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银屑病皮损中,HSP27表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后表达虽有所升高,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度(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休克蛋白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NB-UVB可通过调控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对银屑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 张瑞雪张庆瑞戴逸楠牟村
- 关键词:银屑病热休克蛋白窄谱中波紫外线
- 纳晶微针的促渗透作用及安全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纳晶针作用于皮肤后,可在皮肤表面形成开放给药通道,从而促进外用药物经皮渗透和吸收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扫描电镜观察纳晶针作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针孔的存在和闭合;(2)以0.125%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纳晶针+荧光素钠和单纯外用荧光素钠后,荧光在大鼠皮肤的分布情况。结果 (1)纳晶针可在皮肤表层形成给药通道,该通道在20 min左右即可闭合;(2)经过纳晶针处理过的大鼠皮肤可见耀眼的荧光(+++);而未经纳晶针处理的大鼠皮肤仅在角质层可见明确的线状荧光(+),其他部位可见微弱荧光(-)。结论纳晶针对外用药物有明显的促进渗透作用,且安全简便。
- 尹璐王恩波富彦财戴逸楠王卓张庆瑞
- 关键词:经皮渗透荧光素钠皮肤美容
- IL-15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IL-15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人表皮IL-15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IL-15 mRNA表皮基底层阳性着色3例,阳性率15.0%,阴性着色17例;在PV皮损组织中,IL-15 mRNA主要在表皮基底层形成细胞胞浆阳性着色,阳性率100%,强阳性为57.1%(20/35),中强阳性为31.4%(4/35),阳性为11.4%(4/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PV皮损组织中IL-15mRNA表达线性密度为9.512±6.503,高于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1.339±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 mRNA在PV的发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作用,为阐明PV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演变过程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
- 张庆瑞尹璐张晓东戴逸楠王恩波富彦财乔大鹏
-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IL-15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