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拜永山

作品数:22 被引量:270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东昆仑
  • 6篇地质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地质意义
  • 3篇侵入岩
  • 3篇青藏
  • 2篇东段
  • 2篇东昆仑东段
  • 2篇岩石
  • 2篇盆地
  • 2篇中新世
  • 2篇隆升
  • 2篇花岗岩
  • 2篇古近纪
  • 2篇北缘
  • 2篇变质
  • 1篇淡水
  • 1篇淡水腹足类
  • 1篇地层年代
  • 1篇地貌

机构

  • 21篇青海省地质调...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青海省区调综...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2篇拜永山
  • 8篇王进寿
  • 6篇常革红
  • 4篇谈生祥
  • 2篇张克信
  • 2篇朱云海
  • 2篇保光普
  • 2篇张开成
  • 2篇赵洪菊
  • 2篇何皎
  • 2篇索生飞
  • 2篇保广普
  • 2篇王秉璋
  • 1篇王国灿
  • 1篇郝平
  • 1篇黄青华
  • 1篇李五福
  • 1篇舒树兰
  • 1篇计文化
  • 1篇付军

传媒

  • 4篇西北地质
  • 3篇青海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青海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高原地震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青海国土经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昆仑东段加里东造山旋回侵入岩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新一轮区调填图所获资料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有岛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及少量陆内造山花岗岩等,说明东昆仑东段在加里东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俯冲、陆陆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拜永山常革红谈生祥王进寿
关键词:东昆仑东段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2024年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以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开展村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经野外实地调查,东岔村地质遗迹以高原高寒碳酸盐岩地貌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景观、中元古代蓟县纪叠层石化石、阶梯型密集瀑布群为核心,融独特的构造形迹景观以及高原峡中峡组合景观于一体,村域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河湟藏民俗民风特色突出,具备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的发展潜力。东岔村旅游地质文化扎根于地质环境,融于地质遗迹、自然人文资源和乡村文化。本文经地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旅游地质文化,通过旅游地质文化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质文化村建设品质,充分落实“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建设定位,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传播普及,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赵洪菊王国良拜永山陈光庭张小永郝呈禄李五福王春涛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西北缘祁漫塔格山中新世快速抬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5
2008年
对祁漫塔格山体不同海拔高度所取的9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西段中新世早中期为主要的隆升期且隆升速率较高,早期隆升速率为111m/Ma,晚期隆升速率为98m/Ma,总体隆升速率为100m/Ma。样品显示出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大致分2类,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2.21±0.20)~(13.75±0.30)μm,径迹长度分布图基本上为窄而对称的正态分布,反映具有快的剥露冷却速率,未受到后期热事件的干扰。另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1.88±0.33)~(13.32±0.27)μm,较前一类具有稍慢的剥露冷却速率,并且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干扰。
拜永山任二峰范桂兰许长青
关键词:裂变径迹隆升速率
祁漫塔格地区晋宁期变质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04年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首次发现的晋宁期变质侵入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铀-铅同位素年龄值为831±51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浆成因属地壳物质重熔的MPG型,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段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入研究及更进一步恢复和确定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谈生祥拜永山常革红童海奎保光普
关键词:东昆仑西段晋宁期变质侵入岩地质学
青海天峻南山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52
2001年
青海天峻南山蛇绿岩为本次1:5万区调中首次发现。从其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陆内裂谷扩张的早石炭世小洋盆构造环境。它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宗务隆造山带的地质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与祁连造山带、柴达木地块的构造关系以及研究古特提斯洋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王毅智拜永山陆海莲
关键词:蛇绿岩早石炭世岩石化学构造环境
阿达滩盆地古近纪淡水腹足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东昆仑西段阿达滩盆地早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原先被笼统认为属"下第三系"。1∶2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调中,在该碎屑岩建造中首次发现淡水腹足类化石:假菊石型南方圆螺黄河亚种AustralorbispseudoammoniushuanghoensisYu,实椎螺(未定种)Lymneasp.根据含化石地层的岩相特征及腹足类化石生存时代,阿达滩盆地的下第三纪应属古近纪渐新世的干柴沟组下部,据该套地层的存在及不整合覆盖于其上的早更新世七个泉组分析,推断阿达滩盆地在渐新世末存在一次较强规模的隆起。
王进寿拜永山郝平常革红保光普
关键词:古近纪淡水腹足类高原隆升
东昆仑东段32—35亿年古老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详细的构造岩石单位填图及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首次在东昆仑东段白日其利麻粒岩和超基性岩中相继发现了32~35亿年的古老岩石同位素年龄值,提出了青海境内出露有太古代地层,确立了东昆仑微陆核踪迹的存在。
解玉月刘永成拜永山保广普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
东昆仑山香日德南部白沙河岩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形成年代的锆石Pb-Pb定年启示被引量:62
2006年
柴达木盆地南缘香日德南部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的岩石组合自下而上为长英质片麻岩-钙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合。白沙河岩组和侵入该岩组的变质花岗岩的锆石逐层蒸发Pb—Pb定年结果表明:白沙河岩组的陆源碎屑来自一个具有2.1~1.9Ga岩浆变质热事件的陆源区,当考虑现有的年龄资料时,该岩组的形成年龄可进一步约束在1.6~1.0Ga间;柴南缘的晋宁期深成侵入活动可能推前到中元古代末。
陈能松李晓彦张克信王国灿朱云海侯光久拜永山
关键词:地层年代构造热事件东昆仑
造山带地区花岗岩类构造混杂现象研究——以清水泉地区为例被引量:2
1999年
通过对东昆仑东段清水泉地区花岗岩类的详细野外研究,提出造山带地区岩浆岩中普遍存在构造混杂现象,并把构造混杂岩浆岩分为构造岩浆岩片和准构造岩浆岩片两类,为造山带地区侵入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朱云海张克信拜永山
关键词:造山带花岗岩类东昆仑
东昆仑地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初探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对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晶质石墨矿含矿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环境的分析,查明晶质石墨矿赋存于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的大理岩段与加里东期岩浆接触部位;大理岩具有构造多期叠加、变形强烈的特征。晶质石墨矿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特征,具有很好的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保广普拜永山付军乔国栋尤奎山
关键词:找矿前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