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卫东

作品数:102 被引量:1,498H指数:2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7篇经济管理
  • 17篇历史地理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城市
  • 17篇物流
  • 14篇长江
  • 11篇长三角
  • 7篇城镇化
  • 6篇可达性
  • 6篇港口
  • 5篇制造业
  • 5篇人口
  • 5篇企业
  • 5篇区位
  • 5篇网络
  • 5篇经济带
  • 5篇公路
  • 5篇长江经济
  • 5篇长江经济带
  • 4篇物流空间
  • 4篇路网
  • 4篇经济发展
  • 4篇竞争力

机构

  • 87篇安徽师范大学
  • 3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皖西学院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滨州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奇瑞汽车股份...
  • 1篇江苏省工程咨...
  • 1篇中国21世纪...
  • 1篇巢湖市第三中...

作者

  • 102篇曹卫东
  • 27篇曹有挥
  • 22篇梁双波
  • 16篇吴威
  • 10篇曹玉红
  • 9篇张宇
  • 8篇朱胜清
  • 6篇罗健
  • 5篇唐云云
  • 5篇蒋晓威
  • 5篇黄琪
  • 5篇李影影
  • 4篇李海建
  • 4篇潘坤友
  • 4篇李传武
  • 4篇胡燕燕
  • 3篇杨迎
  • 3篇张定
  • 2篇魏鸿雁
  • 2篇车前进

传媒

  • 14篇长江流域资源...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8篇经济地理
  • 8篇资源开发与市...
  • 7篇地理研究
  • 6篇人文地理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池州学院学报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科学决策
  • 1篇规划师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物流技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地理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创新能力指标的相关数据样本,采用TOPSIS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合理分类,结果显示:2000-2013年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省内地区创新能力分布不均,合肥市处于核心地位,皖南地区创新能力明显优于皖北地区的各城市,基本形成了"一核多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在分类上近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以合肥市为第一等级、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为第二等级、其他各市为第三等级的区域创新空间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增强安徽省及各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李颖曹卫东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TOPSIS聚类分析
近20年安徽省经济地理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唐云云曹卫东罗健蒋晓威朱胜清
泛长三角人口流动网络及其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作为中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泛长三角地区,其人口流动特征与规律无疑具有典型代表性。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5年春运百度迁徙数据,引入复杂网络分析中的度、中心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概念模型,运用GIS网络分析以及Gephi网络数据可视化处理分析软件对泛长三角人口流动复杂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兼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特征的泛长三角人口流动复杂网络已经形成。(2)该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形成了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为中心的"一主三副"多核心网络。上海、苏南、以及浙东北地区网络联系较强、关联程度较高;浙西南和皖北地区网络联系较强,但关联程度较低;苏北、苏中、皖中以及皖南地区网络联系较弱、关联程度较低。(3)在研究区域内,流入人口呈现"Z"形和"M"形空间分布。上海市始终是人口"净"流入状态,江苏省人口流入以区域内流动为主,浙江省以省外流入为主,安徽省是人口净流出大省。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归纳总结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特征、丰富人口迁移的有关理论,另一方面也为科学判断泛长三角人口流动趋势、实现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赵落涛曹卫东曹卫东张宇
关键词:泛长三角人口流动复杂网络
城市物流企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以苏州市为例被引量:67
2011年
通过建立苏州市1990~2007年的物流企业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样方、空间自相关以及热点区分析方法,对城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近20年来,物流企业区位分布总体处于集聚状态,但BPI呈减小趋势,显示集聚强度减弱;物流空间分布从少数高强度中心向多集聚中心扩散,缺乏全局性的高值和低值集聚中心区,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发生演化和迁移;(2)物流企业分布的热点区发生明显的扩散和迁移,热点区由单一向多极、由中心城区向次中心城镇扩展,拓展呈现明显的沿路和沿江的带状分布;(3)资产型和非资产型物流企业区位及演化存在显著差异,资产型物流企业在中心城区分布呈扩散和离心化特征,而非资产型物流企业在中心城区分布呈集聚和向心化趋势明显。
曹卫东
关键词:物流空间区位分布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形成演化机理被引量:98
2003年
立足当今中国的现实,从现代经济学观点与港口地理学原理相结合的新视角,对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理论探索,揭示出竞争与合作机制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形成演化的内在动力,并归纳演绎了由低级均衡→非均衡相对集中→非均衡高度集中→高级均衡的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一般演化模式。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正处于由非均衡相对集中向非均衡高度集中阶段演化的过渡时期,其动力机制主要有:转型经济的促进作用、政府行为的调控作用和中心枢纽港的极化作用。
曹有挥曹卫东金世胜李海建王黎明
关键词:现代经济学
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及演化态势被引量:6
2006年
港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近25年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演化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显示,其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①港口物流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②港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上述状况的形成是体制及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撑、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周围港口竞争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展望了上海港口物流未来的发展演化。
梁双波曹有挥曹卫东关颖
关键词:港口物流主成分分析
上海纺织服装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机制被引量:10
2013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传统产业,其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微观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上海大都市区纺织服装制造业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上海纺织服装制造业企业布局的郊区化趋势明显,布局热点区从中心城区及近郊区向远郊区转移。2)境外、合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且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相对前两者,在远郊区内资企业布局强度显著提升;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东北部,以及交通便捷的近郊区和地方中心区,中型企业在分布范围和郊区分布的强度上均大于大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远郊区分布密度趋于增强,且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3)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包括:历史积淀、区位条件变迁、金融危机和政策调控、规划引导。
张定朱胜清曹卫东杨迎
长江经济带消费中心城市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依靠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是中国现有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消费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差椭圆、莫兰指数、GWR模型来探索消费中心城市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上海始终是长江经济带唯一的带域消费中心城市,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而省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多集中在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省会城市;(2)长江经济带整体消费中心城市呈现“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现不断向东(偏北)方向集聚态势,上游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中下游则出现相反方向,呈现“东南-西北”分布格局;(3)2000、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消费中心城市出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且集聚性逐渐加强;(4)三产产业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金融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支持均有利于促进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对带域消费中心城市以及省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城乡收入比对消费中心城市呈负向相关,对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对消费中心城市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驱动因素进行研判,希冀能为长江经济带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娟曹卫东曹卫东陶杰
关键词: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研究
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面把握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对于统筹谋划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作为衡量指标,通过...
曹卫东李影影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
港航企业区位特征及其空间关联——以上海港口后勤区为例被引量:26
2012年
港航企业的行为空间研究正成为现代港口地理学新的研究热点。以上海港口后勤区为例,建立港航企业空间属性数据库,收集各区县制造业、仓储业、商业、商务办公业的企业数据以及对应的建筑面积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GIS空间统计与插值以及地理联系率三种研究方法,从中微观尺度刻画上海港口后勤区主要港航企业的区位特征以及空间关联。研究表明:现阶段上海港口后勤区港航企业以广域(市域)分布为主,总体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不同类型港航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港航企业多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黄浦江空间集聚明显,而无船承运企业则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布局;港航企业区位选择与制造业具有空间可分性,而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地域依赖性明显。
曹卫东
关键词:区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