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艳芬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抗-HCV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核酸
  • 2篇核酸检测
  • 2篇RIBA
  • 2篇ELISA
  • 2篇病毒
  • 1篇血样
  • 1篇血样本
  • 1篇实验室
  • 1篇实验室管理
  • 1篇试剂
  • 1篇偏倚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志
  • 1篇肿瘤标志物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原...

机构

  • 7篇福建省立医院
  • 4篇福建省临床检...
  • 2篇福建省卫生厅

作者

  • 9篇曾艳芬
  • 5篇陈发林
  • 3篇吴泉明
  • 3篇叶晨
  • 2篇伍严安
  • 2篇杨闽红
  • 2篇陈喜军
  • 2篇李瑶
  • 2篇单莉莉
  • 1篇周欢
  • 1篇蔡鹏威
  • 1篇黄建刚
  • 1篇窦敏
  • 1篇黄建刚
  • 1篇李瑶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浙江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福州市17家临床实验室新鲜血样本飞行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17家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医疗机构当前状况及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为我省实行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方法按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血液专业分别送组值不同的血样本5份至17家医院检验科,要求与临床标本同时检测,采用福建省室间质量评价PT方案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生化20个项目中TBIL、DBIL、Cr的一致性较差。临床免疫项目AFP、CEA、FT3、FT4的检测结果离散度较大,CV值在11.79%~44.63%。临床血液项目的 CV值较小,6个项目PT成绩〉80%的单位数均为100%。结论以加强监督管理为前提,以建立参考系统、进行量值溯源及统一校准工作为保证的检验结果互认才具有现实意义,真正起到惠民减负的作用。
曾艳芬陈发林吴泉明李瑶黄建刚
关键词:血样本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比值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比值在不同检测系统的差异、对DIC高凝期的鉴别效能及对DD检测结果的干扰识别能力。方法 非DIC患者90例,同时在CS5100和STA-R-Evolution检测DD、FDP,计算FDP/DD比值;回顾分析20例DIC高凝期、20例DIC纤溶期,计算FDP/DD比值;另收集FDP/DD比值<1.7和FDP/DD比值2~3的标本各10例,分别检测原倍和1∶8稀释的DD结果,计算稀释前后FDP/DD比值。结果 90例非DIC患者两台仪器DD在中值组和高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D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高凝期组与非D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高凝期组与纤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1∶8稀释后中的DD、FDP/DD比值与原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1∶8稀释后DD、FDP/DD比值与原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DD比值在两种检测系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为临床DIC早期高凝阶段的诊断提供帮助;能有效识别DD检测干扰。
曾艳芬曹鹏驹窦敏
关键词:D-二聚体FDP
抗-HCV RIBA确证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对酶免抗 HCV试剂检测结果不确定的血液样品 ,通过抗 HCVRIBA确认实验来确定 ,有助指导采供血机构的试剂选用。方法 收集省内各中心血站及中心血库在抗 HCV筛查中 ,国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 ,用ChironRIBAHCV3.0SIA试剂进行确认试验。结果 收集到的 5 3份样品 ,经抗 HCVRIBA确认 ,均为阴性和不确定 ,无一例阳性 ,其中进口试剂阴性 ,国产试剂阳性 ,RIBA阴性的有 19例 ,RIBA不确定的有 14例 ;进口试剂阳性 ,国产试剂阴性 ,RIBA阴性的有 14例 ;RIBA不确定的有 6例。 2 0例RIBA不确定的样本中 ,c10 0 p阳性有10例 ,c33c阳性的有 5例 ,c2 2p阳性的有 5例。结论 以RIBA进行确认 ,酶免抗 HCV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建议对于不确定的样本跟踪随访。
叶晨曾艳芬单莉莉伍严安杨闽红
关键词:抗-HCVRIBAELISA
福建省2004、2005年度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全省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质量和各临床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通过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要求各参评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抗原(CA)153、CA125、CA199、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9个项目,其中β-HCG、β2-MG、铁蛋白不作评价,按试剂分组统计结果作出评价。结果2年共计发放12支质控品。2004年有50家参评单位,优秀率为40.0%,总合格率为58.0%;2005年有99家参评单位,优秀率为51.5%,总合格率为63.7%。按试剂分组统计变异系数(CV)>50%的共有30组。结论我省2年来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各实验室对质控品的测定结果离散度大,各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不理想。其原因是目前各厂家试剂的量值溯源、定标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选择可靠的方法,选用优质的试剂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提高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质量和各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信息。
曾艳芬叶晨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抗-HCV RIBA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2005年
目的对酶免抗-HCV试剂检测结果不确定的血液样品,通过抗-HCV RIBA确认实验来确定,有助指导采供血机构的试剂选用。方法收集省内各中心血站及中心血库在抗-HCV筛查中,国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用Chiron RIBA HCV3.0 SIA试剂进行确认试验。结果 53份样品,经抗-HCV RIBA确认,均为阴性和不确定,无一例阳性,其中进口试剂阴性,国产试剂阳性,RIBA阴性的有19例;RIBA不确定的有14例。进口试剂阳性,国产试剂阴性,RIBA阴性的有14例;RIBA 不确定的有6例。20例RIBA不确定的样本中,c100p阳性有10例,c33c阳性的有5例,c22p阳性的有5例。结论以RIBA进行确认,酶免抗-HCV国产试剂的假阳性率为57.6%(19/33),进口试剂假阳性率为42.4%(14/33)。对于不确定的样本,建议跟踪随访。
叶晨曾艳芬单莉莉伍严安杨闽红
关键词:抗-HCVRIBAELISA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在4个检测体系中的检出限分析
2023年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在4个不同检测体系中的检出限,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方法选择1个试剂配套体系和3个非配套体系,使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型冠状病毒全序列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验证检出限性能,并对未通过验证的体系进行分析,以查找原因。结果该试剂在4个检测体系中检出限验证均通过,其中非配套体系1检出能力最强,其次为配套体系和非配套体系2。缩短细胞裂解、核酸释放与磁珠结合时间、减少核酸洗涤次数会影响试剂检出限。结论该试剂检出限性能可满足检测需求。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仪器的生产标准和校准标准;实验室应关注加样量、非配套体系的优化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
曾艳芬吴泉明周欢张秋琴康艳丽李瑶陈喜军黄建刚陈发林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检出限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初期因规范性问题,曾被全面暂停在临床应用。经过PCR技术工作规范的制订和技术人员培训,卫生部于2002年出台《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重新向临床开放PCR检测项目。2010年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管理。
曾艳芬陈发林
关键词: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聚合酶链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可比性及试剂选择策略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13个SARS-CoV-2核酸检测体系临床阳性样本病毒载量与Ct值相关性及偏倚,探讨不同检测体系的结果可比性、检出限及试剂选择策略。方法:选择13个SARS-CoV-2核酸检测体系,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倍比稀释作为标准曲线与已经过数字PCR方法赋值的临床阳性样本同时检测,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Graph-PadPrism7.0及Medcale15.0软件绘图,统计分析临床阳性样本Ct值与病毒载量相关性、与赋值浓度的偏倚及13个检测体系的实际检出限。结果:13种检测体系中均显示病毒载量与Ct值之间相关性强,ORF1ab、N、E基因的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8400~0.9921、0.8674~0.9668、0.8717~0.9768;配套体系同种扩增试剂磁珠提取法优于核酸释放剂免提取法;非配套体系同种试剂不同检测体系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用标准曲线计算临床阳性样本ORF1ab、N、E基因结果存在差异;临床阳性样本中N基因的检出浓度高于ORF1ab的检出浓度;与数字PCR结果赋值存在较大偏倚,无法通过偏倚<7.5%,通过率≥80%的标准。利用标准曲线计算13种检测体系ORF1ab、N、E基因的检出限,与各试剂宣称的检出限之间存在差异,各体系的检测结果可比性差。结论: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基因的线性相关性配套体系优于非配套体系,实验室应尽可能选用配套检测体系,否则应摸索最优的检测体系。临床阳性样本的结果与赋值结果存在较大偏倚,各试剂检出限宣称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试剂间可比性差。在暂无法实现SARS-CoV-2检测的标准化的情况下,建议实验室通过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检测体系实际检出限的方式判断试剂真实检出限,指导初复检试剂的确定。
曾艳芬曹鹏驹李瑶陈喜军吴泉明陈发林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偏倚
CD64、CRP检测对常见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C反应蛋白(CRP),探讨CD64、CRP对常见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及正常健康体检者139例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MP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CD64和CRP并统计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MP感染组CD64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MP感染组CRP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CRP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D64和CRP两种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MP感染组CD64与CRP两种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64、CRP都是对诊断呼吸道感染有意义的检测指标,CD64在呼吸道急性感染期的敏感性高;但不能对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做出鉴别诊断,CRP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上的作用优于CD64。
曾艳芬蔡鹏威陈发林
关键词:CD64CRP呼吸道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