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569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氟尿嘧啶免疫聚乳酸纳米微粒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利用载氟尿嘧啶(5-FU)免疫聚乳酸(PEA)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合成的载5-FU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建立SCID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药物对高表达VEGF胃癌移植肿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结果空白对照组、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5-FU组(20mg/kg)、抗VEGF单克隆抗体-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载5-FU纳米微粒组、5-FU(20mg/kg)加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2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0、6.61%、24.26%、27.94%、35.29%、37.50%、39.71%和52.21%,且载5-FU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组和未载药纳米微粒组的血白细胞数量及肝肾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5-FU原药组血白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下降34.43%和37.38%(P〈0.05):而肝转氨酶升高93.17%和66.56%。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凋亡指数相比,以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抗VEGF抗体的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含5-FU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可提高5-FU的抑瘤率,并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疗效,有效降低5-FU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级靶向制剂。 黄开红 刘建化 王凌云 朱兆华 陈其奎 闵军 陈汝福关键词:氟尿嘧啶 聚乳酸 载药纳米微粒 血管生成 上消化道出血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关系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IB)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2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6例患者,其中服药组103例,未服药组263例。2组病人在性别、出血方式、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具体部位以及是否需要内镜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服药组患者的年龄较未服药组更高,血红蛋白在服药组下降更明显(P<0.01);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在服药组更多见(P<0.01),而未服药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与服药组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6.24%和65.05%(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和Hp感染状态和上消化道出血史对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江一鸣 黄开红 李楚强 陈为宪 王连源 朱兆华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99m)Tc-5-FU免疫纳米粒在荷人胃癌SCID鼠模型体内的分布 2007年 目的探索制备99mTc标记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粒(99mTc-5-FU-Ab-NPs)的方法,并观察99mTc-5-FU-Ab-NPs胃癌移植瘤模型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用改进的Schwarz方法对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粒进行99mTc标记,经SephadexG250柱分离纯化,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与放化纯度;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标记物的免疫活性;经荷人胃癌鼠静脉注射99mTc-Ab-5-FU-NPs(实验组)及99mTc标记鼠源性多克隆IgG纳米粒(对照组),并于2、6h行放射免疫ECT显像,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荷人胃癌鼠全身和肿瘤放射性计数及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T/NT)的放射性比值;24h显像后处死鼠,测定体内放射性分布,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T/NT比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鼠肿瘤组织和血液中5-FU的浓度。结果制备所得99mTc-5-FU-Ab-NPs标记率为90% ̄95%,抗体的活性在标记前后无明显下降;荷人胃癌鼠放射免疫显像结果提示静脉注射99mTc-5-FU-Ab-NPs 2h后肿瘤已显影,随时间延长到6h更清晰,2和6h肿瘤组织I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h时实验组肿瘤组织ID%/g和肿瘤与血液的放射性比值较2h时升高;同时,实验组肿瘤组织中5-FU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且与对照组5-FU浓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研究制备所得99mTc-5-FU-Ab-NPs能较好地满足放射免疫显像的要求;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导向作用可靠,注射后6h,99mTc-5-FU-Ab-NPs在肿瘤组织中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浓聚。 黄开红 刘建化 朱兆华 李学先 卢献平 周淑英关键词:锝 纳米微粒 瘦素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及瘦素对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 法 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SGC7901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噻唑蓝比色实验观察瘦素对SGC7901的增殖 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瘦素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瘦素对促凋亡基因bax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SGC7901既表达瘦素又表达瘦素受体,重组瘦素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细胞的增殖,并明显 抑制细胞的凋亡,瘦素可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结论 瘦素可能以自分泌方式调节人胃癌细胞系 SGC7901的增殖及凋亡。 赵晓龙 朱兆华 黄开红 夏忠胜关键词:SGC7901 促凋亡基因 胃癌细胞系 半定量检测 自分泌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2006年 树突状细胞(DC)是具有最强提呈抗原功能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迅速,部分研究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DC疫苗的制备途径和DC疫苗治疗肿瘤的实验依据进行综述。 钟英强 朱兆华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疫苗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为研究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内镜下特点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39例老年UC和青年UC54例患者的内镜和临床资料。老年U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较多、血沉升高、临床分度为重度、临床分级为Ⅱ级和肝损害较轻,血便的程度、贫血、低蛋白血症、临床分型与青年UC无显著性差异。内镜下主要为Ⅲ、Ⅳ级表现,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与青年UC无显著性差异。经水杨酸类药物及水杨酸类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率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缓解率青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提示老年U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内镜特点,药物治疗主要以水杨酸类药物为主.慎用糖皮质激素。 钟英强 朱兆华 陈为宪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特点 贫血 低蛋白血症 三氧化二砷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协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协同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以As2O3、rhTRAIL及两者联合处理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DiOC6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比色法测定细胞Caspase-8、9活性的变化,观察Caspase-8阻断剂(Z-IETD-fmk)与二硫基还原剂(DTT)对SGC7901细胞凋亡、ΔΨm和Caspase-8、9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As2O3和rhTRAIL均可以导致SGC7901细胞ΔΨm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两者联用可增加SGC7901细胞ΔΨm下降。Caspase-8阻断剂Z-IETD-fmk可减少rhTRAIL诱导的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与ΔΨm下降,但不影响As2O3的上述作用。二硫基还原剂(DTT)可减少As2O3诱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与ΔΨm下降,但不影响rhTRAIL的上述作用。As2O3可导致SGC7901细胞Caspase-9活性升高,这种作用可被二硫基还原剂部分取消,但不受Caspase-8阻断剂的影响;rhTRAIL可导致SGC7901细胞Caspase-8、9活性升高,这种作用可被Caspase-8阻断剂部分取消,但不受二硫基还原剂的影响。结论As2O3与rhTRAIL通过不同机制激活SGC790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两者联合增强了线粒体途径的激活,从而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方面形成协同作用。 仲飞 邵春奎 林金香 吴祥元 朱兆华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胃肿瘤 凋亡 胃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胞内外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及肿瘤生长因子-β(tumor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分泌情况,进一步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胃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后,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及ELISA法分别研究CD4+CD25+T细胞在胞内及胞外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10及TGF-β的水平。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分泌内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的CD4+CD25+T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高(P<0.05)。(2)培养96h后,上清液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无论是胃癌患者还是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分泌的IL-10及TGF-β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P<0.05)。CD4+CD25+T细胞分泌的IFN-γ显著低于CD4+CD25-T细胞(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一些抑制性细胞因子有关,特别是细胞因子TGF-β在胃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王凌云 曾缨 潘志忠 朱兆华关键词:T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广东地区1316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5 2007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1986-2005年 AP 住院患者共1316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1990年间病例数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0.19%,1991-1995年间上升为0.36%,1996-2000年间升至0.54%,而2001-2005年间则高达为0.71%。1316例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占60.48%,其余依次为高脂血症胰腺炎、特发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腰背部放射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动态增强 CT 扫描是明确诊断、严重度分级及发现并发症的准确影像学方法。非手术治疗1104例,死亡24例;手术治疗212例,死亡48例。结论 AP 发病例数逐年增多,AP 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严重度分级,早期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使用内镜技术,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黄开红 林萍 聂胜利 刘建化 王凌云 陈其奎 朱兆华关键词:胰腺炎 靶向MDR1基因的RNAi稳定逆转结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靶向多药耐药蛋白-1(MDR1)基因的RNA干扰(RNAi)对结肠癌细胞MDR1/P-gp依赖的多药耐药性的稳定逆转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编码#4029MDR1 siRNA和#4123MDR1 siRNA的质粒载体,并转染COLO320DM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采用G418筛选克隆细胞,经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阳性克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各抗肿瘤药的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PI/AI值。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adriamycin药物累积浓度。结果:阳性克隆细胞(clone#4029和clone#4123)的MDR1mR-NA和P-gp的表达均被抑制。COLO320DM结肠癌亲本细胞adriamycin及vincristine的IC50分别为9.616μmol/L和0.358μmol/L,而clone#4029的IC50分别降至1.094μmol/L和0.023μmol/L(P<0.01),clone#4123的IC50分别降至0.780μmol/L和0.035μmol/L(P<0.01)。COLO320DM结肠癌亲本细胞用adriamycin及vincristine处理后其PI/AI值分别为5.68及9.59,而clone#4029的PI/AI值分别降至2.74及3.59(P<0.01),clone#4123的PI/AI值分别降至2.75及3.24(P<0.01)。COLO320DM结肠癌亲本细胞用10μmol/Ladriamycin处理后细胞内adriamycin累积浓度为27.92,而clone#4029及clone#4123细胞内adriamycin累积浓度分别增加至187.24和215.57(P<0.01)。结论:稳定转染含编码MDR1siRNA的质粒载体能稳定逆转结肠癌细胞MDR1/P-gp依赖的多药耐药性。 夏忠胜 朱兆华 陈其奎 钟荚强 张立勇 刘仲敏 ADAM Bao-ling关键词:结肠肿瘤 多药耐药性 RNA干扰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