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探讨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侵犯部位及其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基因分型采用ITS区域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表型分型采用传统方法。结果所试49株红色毛癣菌(南京21株、大连26株、北京2株)分为20型(A-T型),其中A型9株均为大连株;B型9株中7株为南京株;C型6株均为南京株。5种表型除颗粒型外其他4型均有A型,17株绒毛型和7株沟纹型B型占居首位,6株羊毛型和17株粉末型A型占居首位。分离自甲癣的21株以C型为主;股癣10株和体癣6株以A型为主;足癣8株,B型占居首位;头癣4株G型占居首位。结论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侵犯部位及其来源地区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杨国玲李乔于晓虹刘维达林熙然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表型基因型股癣甲癣
- 红色毛癣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2年
-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也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最广的一种皮肤癣菌,属毛癣菌属。本文简述了最近几年在该菌的基因鉴定、基因分类、基因结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免疫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在基因鉴定中发展了红色毛癣菌特异性探针TR2DS和毛癣菌属特异性引物TR1、TR2和NS5、NS6;利用测序方法对毛癣菌属进行了重新分类,并且用探针、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等方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了种内分型研究。
- 李乔杨国玲刘维达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基因分型皮肤癣菌分子生物学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被引量:4
- 2002年
- 李铁军李乔涂彩霞林熙然
- 关键词:病例报告症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探讨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法提取DNA,以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引物NS5犤5'-AACTTAAAGGAATTGACGGAAG-3'犦与ITS4犤5'-TCCTCCGCTTATTGATATGC-3'犦为引物,以红色毛癣菌的标准菌株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其rDNA部分18S区、ITSⅠ区、5.8S区和ITSⅡ区为探针,用随机引物法将探针标记32P,用EcoRⅠ酶切基因组DNA,采用DNA印迹的标准流程将酶切的基因组DNA与探针杂交;显示的不同带型,以此作为红色毛癣菌基因分型的依据。结果所试49株红色毛癣菌(南京21株、大连26株、北京2株)分为20型(A-T型),其中A-C型占48.98%。南京株绝大多数为3条带,大连株大部分为4条带。结论用ITS区域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红色毛癣菌基因组分型敏感性强、分辨力高;南京与大连两地区红色毛癣菌DNA分型具有明显差异。DNA分型对红色毛癣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疗效的判定以及指导用药均具有重要价值。
- 李乔刘维达杨国玲李朝军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基因分型
- 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皮肤癣菌的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探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方法对皮肤癣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型的意义。方法用随机引物OPAA115'-ACCCGACCTG-3',OPD185'-GAGAGCCAAC-3'对皮肤癣菌的3个属9个种和孢子丝菌及白念珠菌共64个菌株进行AP-PCR,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皮肤癣菌所试验的9个菌种之间均产生具有明显差异的电泳带型。来自不同地区的红色毛癣菌经多次实验均出现主带相同的电泳带型,同时存在株间差异。结论以OPAA11和OPD18为引物,用AP-PCR可对皮肤癣菌从基因分子水平上进行鉴别,并为分型提供依据。
- 孔祥明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李乔林熙然
- 关键词:皮肤癣菌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