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军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弹道碎石
  • 1篇弹道碎石术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吉西他...
  • 1篇治疗输尿管上...
  • 1篇上段结石
  • 1篇肾癌
  • 1篇肾部分切除
  • 1篇肾部分切除术
  • 1篇肾肿瘤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镜
  • 1篇输尿管镜气压...
  • 1篇输尿管镜气压...
  • 1篇输尿管镜气压...
  • 1篇输尿管上段
  • 1篇输尿管上段结...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体外冲击波

机构

  • 3篇榆林市第一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高海东
  • 3篇宋琳
  • 3篇李亚军
  • 2篇白鹏飞
  • 2篇宋勇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8%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李亚军宋勇宋琳白鹏飞高海东
关键词:吉西他滨奥沙利铂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比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 2组。 A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B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1个月和3个月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A组(B组:70.97%和93.55%,A组:56.25%和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ESWL相比 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更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高海东李亚军宋琳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输尿管上段结石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对局限性肾癌(LR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肿瘤直径>4 cm且≤7 cm的LRCC患者68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PN),其中RLPN组34例,开放的肾部分切除术(OPN)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68例LRCC患者PN术均顺利完成。RLPN组与OPN组LRCC患者性别、年龄、瘤体直径、病程、术前术后肌酐与GFR、引流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LPN组手术耗时、血管阻断时间长于O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LPN组输血病例少于OPN组(P均<0.05);RLPN组拔管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OPN组(P均<0.05)。RLPN组患者围术期无中转开放、输血病例,术后出现1例尿瘘;OPN组围术期有5例输血病例。结论 RLPN能达到与OPN治疗相近的治疗结果,即可保留肾单位又具有微创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瘤体直径>4 cm且≤7 cm LRCC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李亚军宋勇宋琳白鹏飞高海东
关键词: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