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安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法律化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民事诉讼法是否应当嵌入当事人真实义务制度,在理论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反对者的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辩论原则相抵触;二是不具有可行性;三是降低了诉讼效率。反对者的理由均不存在,与辩论原则的抵触可以通过修正辩论原则而消除,在诉讼中确立真实义务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提高诉讼效率。法律化后的真实义务必须实定化。为了保障真实义务实定化,必须对违反真实义务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明确费用制裁的启动与限度,并将其扩及诉讼代理人。
- 李伯安
- 关键词:真实义务
- 证据失权保障措施初探被引量:3
- 2005年
- 证据失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另方面可以损害实体正义。为了克服、减轻证据失权制度的消极影响,但凡采证据失权制度的国家,均规定了严格的失权保障措施。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证据失权制度,也需建立完善的失权保障措施保证证据失权制度良性运行。
- 李伯安
- 关键词:证据失权制度实体正义
- 证明妨碍制裁的正当性与制度建构被引量:3
- 2011年
- 证明妨碍是民事诉讼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为防止其害,许多国家对其加以规范,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明妨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甚为粗浅,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诉讼之实质公正要求、证明妨碍当事人的证据保全义务、维护诉讼程序的应然需要是证明妨碍制度之正当性基础,完善我国证明妨碍制度则应在确立证明妨碍制度的目标体系和确立证据提出义务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原则分层设立制裁措施,并设立妨碍人亡救济措施。
- 李伯安
- 关键词:制裁救济
- 缺陷与克服:对答辩随时提出制度的反思被引量:8
- 2004年
- 保证诉权与答辩权平等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应当保证这一原则得到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构建诉权与答辩权的关系时,实行答辩随时提出制度,被告可以随时提出答辩状而不会导致失权,其目的在于确保被告能够对抗原告随时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答辩被视为被告的一项诉讼权利。《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行后,原告变更、追加诉讼请求的时间受到了限制,答辩状随时提出丧失了制度基础,其缺陷日益彰显,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是克服这种缺陷的有效措施。
- 李伯安胡充寒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答辩失权制度诉讼模式
- 从高新技术产业化谈风险投资的完善被引量:1
- 2011年
-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其发展依赖于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业,依赖于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法律保障体系、政府的扶持等,为风险投资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 张慧清徐继超李伯安
-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体系
- 论美国民事诉讼请求合并规则的演变
- 2009年
- 美国民事诉讼请求合并起源于普通法和衡平法中的合并规则,经过普通法时代、菲尔德法典时代,发展到现行《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的诉讼合并制度。菲尔德法典和《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均批判地继承了衡平法中的自由合并理念,这一理念在《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发展到了极至。现代程序规则中,请求合并是极其宽泛和自由的,不仅原告主请求可以合并,被告反请求和交叉请求也可以合并,合并的请求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可以是任意,也可以是强制的,可以是有关联的,也可以是无关联的。法官在决定是否合并问题上具有强大的自由裁量权。
- 李伯安
- 关键词:美国民事诉讼
- 劳动仲裁制度的冲突与重构被引量:4
- 2007年
- 我国劳动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与诉讼形成紧张的冲突,难以起到分散纠纷的立法目的,而且弱化了当事人运用劳动仲裁的积极性。改革一裁二审的立法模式,建立裁审分轨的纠纷处理机制,协调仲裁与诉讼之间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制度化解、消弭劳动纠纷的应有作用。
- 李伯安
- 关键词: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