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生
- 作品数:57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术中行肋间神经阻滞、不做胸膜摩擦及使用细管引流从而减轻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7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使用亚甲蓝+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中不做胸膜摩擦,术后使用细软管引流。观察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疼痛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指标: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90 min,平均手术时间68 min。术后住院时间3~1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 d。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术后1例肺不张,2例拔除胸管后中量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持续漏气。疼痛情况:73例术后第1天、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3分,未作止痛处理;2例术后第1天VAS评分5分,第3天VAS评分3分,使用止痛药1次;2例术后第1天VAS评分6分,第3天VAS评分4分,使用止痛药2次。术后随访:术后成功随访73例(94.8%),随访3~12个月,随访12个月的59例。2例出院后气胸复发,均入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内注入粘连剂后痊愈出院。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术中行肋间神经阻滞、不做胸膜摩擦及使用细管引流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安全、可行。
- 钟标李勇生魏崴黎佩建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肋间神经阻滞胸腔引流
- 沙培林联合岩舒胸腔内用药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沙培林(OK-432)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及其对胸水中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80例恶性胸水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沙培林;试验组胸腔内注入沙培林和岩舒,观察胸水量及其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5%,试验组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水中树突状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沙培林联合岩舒胸腔内用药可增强局部抗肿瘤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胸水。
- 魏崴蓝玉宏李勇生钟标黎佩建白力
- 关键词:恶性胸水复方苦参注射液淋巴细胞亚群
- 前列腺素E_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变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右心导管和血气分析技术观测用药前、用药后48 h、用药后7 d患者右心室功能指标及氧动力学的变化。结果30例ARDS患者静注使用前列腺素E1后48 h获得轻度改善(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降低ARDS患者肺血管阻力,改善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提高患者的氧输送及氧利用,降低死亡率。
- 魏崴李勇生杨文东章文龙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右心室功能不全氧输送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常规开胸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术,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79.6±43.2)ml、切口长度(7.2±1.2)cm、手术时间(105.4±23.9)min、住院时间(9.5±2.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187.6±44.8)ml、切口长度(18.6±3.8)cm、手术时间(142.3±32.7)min、住院时间(13.8±1.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1.3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相对于常规开胸术在临床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黎佩建魏崴李勇生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增加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因素,为降低早期死亡率和提高手术效果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及成形术的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体重≥70kg、术前左心房内径≥70mm、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min,OR值即Exp(B)分别为0.014、34.722、52-318.P〈0.05。结论左心房扩张明显、肥胖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均增加瓣膜置换手术早期死亡率。
- 黄文聪李勇生钟标朱铭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卡方检验
- 吉非替尼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吉非替尼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40例NSCLC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给予吉非替尼联合基础放疗进行治疗,若发现肿瘤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则停止,治疗后,患者按照RECIST 1.1(2009年颁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标准被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采集患者清晨外周血,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EA。将治疗前患者分为高CEA组(CEA>30μg/L)和低CEA组(CEA≤30μg/L),两组一直随访到2014年6月,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结果治疗前控制组和非控制组之间C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以控制组为著(P均<0.01);高CEA组和低CEA组之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CEA组9、12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低CEA组长(P<0.01)。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CEA水平下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预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
- 魏崴张洁霞蓝玉宏李勇生钟标黎佩建白力
- 关键词:吉非替尼癌胚抗原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4例的外科治疗
- 2006年
- 目的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均抢救成功.术后随访0.5~5.0年,肌无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无改变3例.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宜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减少肌无力危象发生.
- 黄宇康李勇生彭伟强杨文东
-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限制输血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以血红蛋白(Hb)〈90 g/L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输血标准的效果。方法2011~2014年入组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01例作为限制组,2008~2010年手术中符合入组标准的16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采取多项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限制组以血红蛋白〈90 g/L作为术后输血标准,常规组以血红蛋白〈100 g/L为标准,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情况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限制组红细胞输注率为55.7%,用量为(1.9±2.0)U,均较常规组的92.0%、(5.2±2.5)U降低(P〈0.01),限制组新鲜冰冻血浆平均用量较常规组亦有降低[(360.1±221.2)ml VS(605.2±200.6)ml,P〈0.01],血小板输注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VS 10.4%,P〉0.05)。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非重症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以血红蛋白〈90 g/L作为输血标准,减少了输血率和输血量,不影响手术疗效,节省了大量的血液资源。
- 钟标魏崴李勇生黎佩建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血液保护输血
- 快速康复治疗模式下肺癌患者单操作孔术后采用单管引流的疗效观察
- 2022年
- 探讨对基于快速康复治疗模式下肺癌单操作孔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用单管引流的价值。方法:纳入8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分成单管组与双管组各42例,均是接受快速康复治疗模式下肺癌单操作孔术治疗,术后均是给予两组患者胸腔引流,双管组应用传统双腔引流方式,单管组应用单管引流方式,对比各组临床指标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单管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双管组,单管组引流量少于双管组,单管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双管组,以上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管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对快速康复治疗模式下肺癌行单操作孔术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上,应用单管引流的方式的引流效果满意,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可使肺癌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赵吉星黄文聪严武李勇生
- 关键词:肺癌肺部并发症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4%,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能够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 赵吉星黄文聪魏崴李勇生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早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