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友伟

作品数:36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切除
  • 11篇细胞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切除术
  • 6篇内皮
  • 5篇血管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肿瘤
  • 5篇内皮细胞
  • 4篇血管内皮
  • 4篇气腹
  • 4篇静脉
  • 4篇基因
  • 3篇胆管
  • 3篇胆囊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30篇德阳市人民医...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四川华曙图灵...

作者

  • 36篇李友伟
  • 6篇李生伟
  • 5篇何平
  • 5篇谢辉
  • 5篇谭鸿
  • 5篇刘山
  • 5篇陈樑
  • 4篇刘睿倩
  • 4篇张标
  • 4篇谢欢宇
  • 3篇谭洁
  • 3篇龚建平
  • 3篇曾辉
  • 3篇麦刚
  • 3篇张丽华
  • 2篇刘长安
  • 2篇李怡巍
  • 2篇甘霖
  • 2篇徐晓波
  • 2篇王娟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3篇微创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卫生质量...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CNP)实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4月纳入妇科CNP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并选择同期病区全部17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在2011年5月-12月纳入妇科CNP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并选择同期病区全部22名护士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及护士工作满意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及护士满意率优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改进CNP管理质量,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患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有利于CNP的实施。
何琳徐巍谭鸿张丽华李友伟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结石一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性,42岁。因右颈前区肿块3年,伴疼痛7d,于2006年1月23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36.6℃,P65次/min,R19次/min,BP124/84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可,右甲状腺中下极扪及3.0cm×2.0cm质硬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随吞咽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李友伟肖乾虎曾辉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结石
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抗生素的选择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因汶川大地震在我科住院的23例伤口感染的地震伤员,进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16例病人细菌培养阳性,其中81.8%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细菌种类达11种,大多数病原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地震伤员伤口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为主,且87.5%的病例为单一细菌感染,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有利于控制伤口感染。
罗万蓉曾涛蒋香梅李友伟
关键词:汶川地震伤口感染细菌培养
基层医院颈深部脓肿综合诊治要点与难点
2020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颈深部脓肿综合诊治要点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9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颈部增强CT检查,63例行颈部彩色B超检查,17例颈部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及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基础综合治疗,其中84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另外5例因患方原因,接受非手术治疗;19例因合并气道阻塞或气道阻塞前兆,住院期间行气管切开术。结果84例患者中,82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非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中,3例因患方原因自动出院,预后不详,2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优化影像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是颈深部脓肿诊治要点,手术充分有效引流,把握气管切开时机是基层医院颈深部脓肿关键性难点。
何平李月明李友伟张萌蒙莎
关键词:脓肿颈部
TIMP-3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TIM P-3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特点。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M TT法、[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方法观测不同浓度TIM P-3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10~100ng/m l)的TIM P-3处理H UVEC细胞不同时间(1~7天)后,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效依赖关系。②经TIM P-3处理后,H UVEC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主要表现为有丝分裂计数降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移行抑制率增加。③细胞生长减慢,TIM P-3能有效抑制G1、S期的细胞;抑制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同时促进细胞的凋亡等。结论:TIM P-3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李生伟甘霖王一如刘长安龚建平李钺李友伟
关键词:TIMP-3内皮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早期管理经验被引量:20
2011年
临床路径作为卫生部医改重点工作之一,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万事开头难,早期如何有效推进临床路径探索工作,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院作为首批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之一的地市级大型综合医院,自2010年4月以来,在神经内科、妇科开展脑出血、子宫肌瘤等11个病种临床路径探索工作,
赵鲁平李友伟谭鸿张标张丽华叶青王淳陈樑
关键词:信息化
肝总管绒毛状腺瘤1例报道
2009年
曾辉李友伟刘山肖乾虎
关键词:肝总管绒毛状腺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
腹腔镜手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本文研究腹腔镜手术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患者9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0h)及手术后24小时抽静脉血检查以下项目:(1)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
李友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气腹内皮细胞凝血纤溶系统
文献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防治被引量:9
2006年
迟发性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容易误诊误治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收治的2例术后迟发性胆漏引起误诊的原因,结合我们2002年7月~2005年7月行LC手术2560例无迟发性胆漏经验,分析LC术后迟发性胆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李友伟李生伟吴传新龚建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胆漏
HIFU联合载HSV-TK基因的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治疗对裸鼠肝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肝移植瘤后,再注入载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用人肝癌HepG2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60只,采用CZF型HIFU机治疗后,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200μL的微泡+HSV-TK+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A组)、微泡+HSV-TK(B组)、HSV-TK+GPC3(C组)、HSV-TK(D组)、微泡+GPC3(E组)、PBS液(F组),每3天1次,共注射3次。每次注射后,根据超声监测微泡到达靶组织的情况,对A、B、D、E组用DZC型超声转染仪给予2W/cm^2、1MHz、5min超声辐照。首次注射48h后,各组经腹腔注射0.2mL更昔洛韦(GCV,100mg·kg^(-1)·d^(-1)),连续注射14d。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残瘤中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残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用Q-PCR检测肿瘤中HIF-1α、VEGF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治疗14d后,B、C、D、E、F组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VEGF及HIF-1αmRNA水平,MVD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载HSV-TK的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治疗可降低HIFU治疗后残瘤组织中的VEGF、HIF-1α及MVD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HIFU的治疗效果。
谢辉刘山曾辉李友伟许进丁雄刘长安李峰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缺氧诱导因子1分子探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