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 作品数:36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法律变革与法学专业人才需求特征被引量:3
- 2001年
- 李宏
- 关键词:法律变革法学教育法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
- 农民金融权:弱势群体的一项正当性权利被引量:1
- 2012年
- 农民金融权是农民在进行金融活动过程中获得金融供给与救济的权利。其权利之所以能被确认而视为正当,是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即人权、平等、正义与效率。而人权、平等、正义与效率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其为基础的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当代农民金融权法律保护的正当性依据。
- 李宏
-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理论意蕴被引量:15
- 2018年
- 民法典作为社会化事物,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必有其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民法总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第一条,作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立法宗旨和价值统领,从哲学视角看,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指导,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从历史的视角看,总结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从文化的视角看,为创设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民族精神的新时代民法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表达了民法典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更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价值体系。
- 李宏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哲学基础历史底蕴文化内涵
- 遗嘱继承与衡平理念
- 2009年
- 伴随着遗嘱继承发展历程的,是既促进个人意志自由又促进家庭、社会利益和谐发展的衡平理念。当代社会,遗嘱继承的衡平机制包括:在保障遗嘱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对家庭成员利益的救济,通过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最终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 李宏
- 关键词:遗嘱继承衡平理念家庭社会利益
- 继承制度的效率价值探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继承制度作为一种主要以亲属关系为标准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这一直是令许多政治家及法学家倍感疑惑的问题。就继承制度的内在逻辑而言,法定继承是以亲属关系为标准的分配财富方式,但是,会导致遗产流向不能有效利用财富的人而处于无效率状态。而遗嘱继承却是以被继承人意志为转移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效率基础,用之得当,则被继承人、家庭与社会将各得其利,遗产效率得以最大发挥。我国现行继承制度也应在注重效率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 李宏
- 关键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 青少年行为限制与权益保障
- 2001年
- 李宏
-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
- 农村合作金融立法保护的价值取向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户借贷方面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新体制的立法需求。农村合作金融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较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我们应该把这种体现农村合作金融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法制化、制度化,将其作为未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价值取向。
- 李宏
-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公平
- 论西方遗嘱继承理念嬗变的合理机制
- 2011年
- 西方遗嘱继承经历了"家族协同说""、意志说"到"社会利益说"的理念嬗变,而这一演变过程具有合理机制,表现为遗嘱继承概念自身的内涵张力、人类三重属性的矛盾运动、政治因素的发展推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根本需要等四个方面。正是这一合理机制的形成,使得当代西方遗嘱继承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逻辑性和实践性。
- 李宏
- 关键词:遗嘱继承嬗变
- 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时代趋势
- 1999年
- 李宏
- 关键词:宪法规定价值体系教育科学文化道德规范法律化
- 精神文明建设立法步骤初探
- 1999年
- 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建设相结合,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精神文明建设立法途径的概述,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先科学文化、后思想道德、先易后难、逐步扩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立法步骤构想。
- 李宏
-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