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以法治为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兴起,现代公共行政越来越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产生于现代民主法治语境中,必然要求以法治作为基础和依据。因此,完善和健全行政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的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政府行为的全方位监督,加快政府的问责制建设等将为现代服务型政府依法服务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 李小兰
- 关键词:法治依法服务服务型政府
- 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被引量:15
- 2009年
- 公共理性确立于基本道德与政治价值之最深层次,是民主社会宪政体制的理性前提,是价值多元主义的整合机制。它涵摄着协商与公共服务双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公众的权利理性、道德走向与精神建构,决定着公权运行者的运权理性、道德姿态与政治智慧。它在实践中以协同善治为价值旨归,倡导公民社会与公权领域携手治理公共事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善"与国家正义事业。
- 李小兰
- 关键词: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
- 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
- 公共理性确立于基本道德与政治价值之最深层次,是民主社会宪政体制的理性前提,是价值多元主义的整合机制。它涵摄着协商与公共服务双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公众的权利理性、道德走向与精神建构,决定着公权运行者的运权理性、道...
- 李小兰
- 关键词: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
- 文献传递
- 新时期领导者的道德现状与重塑
- 2007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权力本位文化的渗透、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以及领导者道德建设存在盲区等原因,当前有一部分领导者的道德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之处,如道德认知错误、道德情感消极、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等。当务之急,要重塑领导者的道德。领导者的道德重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需要领导者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外在的刚性约束和机制予以规范、促进和保障。
- 李小兰
- 关键词:价值观
- 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互动与发展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相继兴起,日益成为理论界新的研究视域。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民主治理形式,其追求的民主、平等、正义、公正等价值与公共服务的价值理想不谋而合。因此,寻找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探寻协商式公共服务的发展前景,是一个颇具时代性的研究视角。
- 李小兰
- 关键词:协商民主公共服务互动
-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服务型政府构建——基于“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分析
- 2008年
- 建基于封建自然经济和儒家思想之上、以秩序和谐和维护政权为目的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不仅存在多方面的冲突,而且存在多角度的契合。随着"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兴起,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呼声日益高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仅要实现政府的职能观转型,同时需要现代民主法治作支撑。当务之急,要发展和创新传统法律文化,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
- 李小兰
- 关键词:现代法治契合
- 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与实现机制——基于“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所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的统一,是行政主体自律管理的建构活动。新世纪初,随着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兴起,现代公共行政越来越强调以服务和公平为核心的“责任中心主义”道德价值,并以此作为走出传统官僚制行政的现代性危机的基本出路。实现“责任中心主义”愿景的关键在于行政伦理建设,不仅要构建完善健全制度伦理,而且要唤醒行政主体的公共精神,实现行政主体的道德自觉,从而构建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行政伦理建设综合机制。
- 李小兰曾盛聪
- 关键词:行政伦理新公共服务
-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制度是指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包括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个部分。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的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各种成文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契约等;而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
- 李小兰
-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服务型政府公平原则自由裁量权
- 文献传递
- 我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刍议
- 2008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基层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增强。2008年我国将启动为期五年的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这无疑是提高基层公务员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由于基层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轮训工程的推进必然遭遇一定的阻力。除却正确认识这些阻力之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弭阻力,从而为轮训工程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 李小兰
- 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源起与实践被引量:1
- 2009年
- 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是基于解决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何者优先的难题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社会整体论和社会原子论两大传统的交叉互渗,是二者的一种调和趋势。它主要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追求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适度平衡的理论旨趣。由于公共理性是一种关涉公共事务的实践理性,是公民社会的权利理性,因此,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在实践中必然以公民社会的广泛协商为实践承载,以平等、合作的"善治"之良序为实践旨归。
- 李小兰
- 关键词:个人权利公共理性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