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室温熔盐
  • 3篇镀铝
  • 3篇合金
  • 3篇
  • 3篇不锈
  • 3篇不锈钢
  • 2篇电沉积
  • 2篇结合力
  • 1篇电镀
  • 1篇电镀铝
  • 1篇镀层
  • 1篇铁素
  • 1篇铁素体
  • 1篇铁素体不锈钢
  • 1篇前处理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合金
  • 1篇相变
  • 1篇相结构
  • 1篇相转变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表面物理与化...

作者

  • 7篇凌国平
  • 7篇李岩
  • 5篇张桂凯
  • 5篇陈长安
  • 4篇刘柯钊
  • 1篇钱红妹
  • 1篇张舟永
  • 1篇李炬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稀土合金表面室温熔盐电沉积铝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稀土合金为基体,探讨了在酸性的AlCl3-EMIC(2:1)室温熔盐中电沉积铝镀层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了稀土合金前处理工艺对镀层的影响。用SEM、EDS及XRD对电沉积前后的试样表面及界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用划格撕扯法对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室温熔盐电沉积的方法,在稀土合金表面电沉积Al镀层;且对稀土合金表面在煤油中进行前处理,可防止稀土氧化膜的产生,并能得到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铝镀层;在电流密度2A/dm2,沉积时间2500s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大小约10μm、厚度17μm的纯铝层,电流效率接近100%。对稀土合金表面电沉积Al机制进行了讨论。
凌国平李岩张舟永
关键词:稀土合金室温熔盐前处理
不锈钢基体室温熔盐电沉积铝被引量:7
2009年
在AlC13-EMIC室温熔盐体系中,在201不锈钢基体上电沉积了铝镀层,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和扫描电镜对镀层的成分、表面形貌及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01不锈钢基体可以通过AlC13-EMIC室温熔盐电沉积的方法获得完整平滑且纯度较高的铝镀层.铝镀层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变化较为明显,随电流密度的增大,晶粒尺寸变小,镀层更加致密化.在电沉积前,通过阳极活化对不锈钢基体进行预处理,可以使铝镀层和不锈钢基体的结合得到显著的提高;通过对电沉积后试样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铝镀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
李岩凌国平刘柯钊陈长安张桂凯
关键词:不锈钢室温熔盐电沉积结合力
HR-2不锈钢室温熔盐镀铝被引量:9
2010年
为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铝化物阻氚渗透层奠定基础,采用AlCl3-ME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熔盐在HR-2不锈钢表面进行镀铝实验,主要研究镀前处理方式,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形貌、结合力、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Cl3-MEIC室温熔盐体系在HR-2不锈钢上镀铝是可行的。传统的酸洗镀前处理能得到质量较高的镀层,但界面结合不好;电化学清洗镀前处理后可制得结合良好的高质量镀层。纯白色铝镀层表面光滑、均匀、致密,呈现有一定棱角的球形颗粒状生长特性。镀层颗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较优的电流密度范围为10~20mAcm-2,电镀时间至少40min。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李岩凌国平
关键词:电镀铝
酸浸蚀处理对AZ91D镁合金室温熔盐镀铝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酸性AlCl3-EMIC室温熔盐对AZ91D镁合金表面电沉积制备铝镀层,研究不同酸浸蚀处理对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采用刻划撕扯法对结合力进行判断,利用金相显微镜(OM)、SEM、EDS、XRD和XPS对镀层及酸浸蚀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元素价态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盐雾实验法对镀层耐蚀性进行测定,并对镀层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机械预处理后进行电沉积,得到的镀层不致密,且与基体的结合较差;对镁合金进行HF浸蚀后,仅能在镁合金表面得到致密均匀的铝镀层;而以稀磷酸为浸蚀液能同时改善镀层的致密性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镀层经两次撕扯后未脱落,对基体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钱红妹李岩凌国平
关键词:AZ91D镁合金室温熔盐
铁素体不锈钢室温熔盐镀铝层的热处理被引量:6
2009年
以1Cr17铁素体不锈钢为基体,在摩尔比2∶1的酸性AlCl3-EMIC(1-甲基-3-乙基咪唑氯化物)室温熔盐中电沉积均匀致密的铝镀层,然后分别在300℃、650℃6、7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用刻划撕扯法判断镀层的结合力,用SEM、EDS及XRD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界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试样经热处理后,结合力有了很大提高,镀层与基体之间发生互扩散形成合金层,合金层由含Cr的Fe2Al5、FeAl、Fe3Al等相组成,且随着温度提高及热处理时间的增长,镀层由Fe2Al5相进一步转变成铁含量高、韧性高的FeAl、Fe3Al相。
李岩凌国平刘柯钊陈长安张桂凯
关键词:互扩散结合力相变
热处理对201不锈钢与铝镀层界面组织转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以201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在酸性的AlCl3-EMIC(2∶1)室温熔盐中电沉积均匀致密的铝镀层,然后在570℃~680℃下对试样进行2min~100h的热处理,用SEM、EDS及XRD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界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201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铝镀层在570℃热处理时,界面未形成合金层;经过630℃~680℃不同时间的低温热处理,可以获得含Cr、Ni、Mn合金元素的Fe-Al合金层;670℃下,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表面逐渐由Al向低铝含量的FeAl、FeAl转变,并在界面上形成FeAl合金层。
李岩凌国平刘柯钊陈长安张桂凯
关键词:室温熔盐相转变合金层
热处理对不同基体表面镀铝相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热处理对不同钢铁基体表面镀铝相结构的影响。分别以Q235低碳钢,1Cr17铁素体不锈钢和201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在摩尔比2∶1的酸性AlCl3-EMIC(1-甲基-3-乙基咪唑氯化物)室温熔盐中电沉积均匀致密的铝镀层,然后对试样在670℃下进行热处理,并用EDS,SEM和XRD等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界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试样经热处理后,镀层与基体之间均发生互扩散形成合金层。Q235表面合金层呈舌状形貌向基体生长,而1Cr17和201表面的合金层平直。Q235上内外合金层为FeAl和Fe2Al5,并以Fe2Al5为主;而1Cr17的内外合金层为含Cr的Fe2Al5和FeAl3相;201不锈钢经短时间热处理可保留纯Al层,30min后主要由含Cr,Ni,Mn的Fe2Al5和FeAl3相组成,也形成少量的FeAl2和FeAl相。
李岩凌国平刘柯钊陈长安张桂凯
关键词:室温熔盐镀铝相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