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瀛
- 作品数:9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国家部委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圆极化波导天线研究
- 研究了一种工作Ka频段波导圆极化天线,通过调整六边柱形腔体的结构尺寸以实现波导具有辐射圆极化波的特性。新研究的天线反射系数小于-10dB的工作带宽为15.8%,在轴向具有较低的轴比,工作频带内轴比小于2dB。
- 张凯李建瀛张兆林
- 关键词:波导圆极化天线
- 文献传递
- 一种频率捷变谐振腔天线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频率捷变谐振腔天线,由主馈源、寄生馈源、反射覆层、地板以及高阻抗表面构成。反射覆层居上,地板与高阻抗表面居下,两者构成一个腔体结构,主馈源印制在高阻抗表面上,寄生馈源置于腔体内部。反射覆层是一块Rogers...
- 冀璐阳李建瀛张麟兮
- 文献传递
-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谐振天线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谐振天线。该谐振天线包括:馈源天线和频率选择表面FSS覆盖层,其中,馈源天线设置在底层,FSS覆盖层设置在馈源天线的上方,且设置馈源天线与FSS覆盖层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值,使得馈源天线得...
- 邢自健张近平郭聪毅李建瀛王伶张兆林谢坚韩闯宫延云
- 宽带高增益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阵列
- 本文研究了一种宽带高增益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阵列,即将四个偶极子单元垂直放置,组成线阵,实现垂直极化及全向特性。通过在偶极子上端加载短路片,拓宽该偶极子阵列的工作带宽。天线实物被加工,并测量。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测试的数...
- 陈青青李建瀛
- 关键词:全向高增益偶极子天线
- 文献传递
- 基于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的天线RCS缩减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天线隐身问题,设计了一款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加载的缝隙阵列天线。超表面采用渐变L型枝节的设计方法,其极化转换比大于0.9的工作带宽为79.2%。为缩减一款2×2的H形缝隙阵列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将超表面结构加载到该天线上方。对阵列天线及超表面天线分别进行了仿真和测试,超表面天线的辐射特性保持良好,同时其RCS对于垂直入射方向上的x和y极化波分别在13.4~30.5 GHz和13.1~30.7 GHz得到10.0 dB的缩减。
- 刘洁李建瀛杜彪
- 关键词:雷达散射截面缝隙阵列天线
- 有限单元相控阵的理论研究
- 该论文主要对矩形栅格排列的由开口波导组成的有限单元相控阵及由波导端头裂缝组成的有限单元相控阵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首先对孤立单元和两个辐射单元的互耦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有限单元相控阵的口面等效磁流、反...
- 李建瀛
- 关键词:相控阵等效原理矩量法矩阵
- 文献传递
- X波段圆极化透射阵天线被引量:3
- 2022年
- 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单元。该单元具有3层结构,包括线极化接收贴片、地板和圆极化辐射贴片,通过旋转圆极化辐射贴片来实现相位补偿。采用该单元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0 GHz处天线的增益和口径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4 dBi和31%,天线的3 dB增益带宽为9%(9.6~10.5 GHz)。与一般的透射阵天线相比,该透射阵的焦径比仅为0.33,具有剖面低的优点。对该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 韩杼滨齐洋潇李建瀛杜彪
- 关键词:圆极化
- 宽带高增益环形圆极化微带天线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展宽环形切缝微带天线的轴比带宽,设计了两款新型具有宽频带特性的单馈环形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在环形辐射贴片上开横向槽扰动贴片上的表面电流分布,激励两个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的工作模式,实现圆极化波辐射。实验结果表明,圆形环和方形环圆极化天线的工作频段分别在3.74~3.98GHz(轴比带宽约为6.2%)和3.80~4.04GHz(轴比带宽约为6.1%)频段具有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其轴比小于3dB,且电压驻波比小于2。另外,在工作频段内,两款天线测试的峰值增益均大于10.0dB。
- 陈青青李建瀛丁宇昕张凌凯冯耀谢静
- 关键词: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微带天线
- 腔体缝隙天线阵列设计
- 本文分析设计了一款紧凑结构腔体缝隙天线阵列。把腔体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看作波导结构,调节腔体分区的结构改变以其内部场分布,在腔体上表面根据波导缝隙理论对称刻一定长宽的缝隙,在下表面刻馈电缝隙,整体构成一天线阵列。...
- 赵允李建瀛
- 关键词:腔体天线阵列
- 文献传递
- 两个波导端头裂缝的互耦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在考虑壁厚及互耦情况下,利用矩量法对两个矩形波导端头裂缝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讨论了缝上磁流分布随两个矩形波导端头裂缝几何位置变化的情况.计算表明裂缝上的磁流分布基本上是余弦分布.
- 李建瀛梁昌洪
- 关键词:互耦裂缝矩量法波导相控阵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