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枝

作品数:41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颌下
  • 6篇颌下腺
  • 6篇脊髓
  • 5篇雄性
  • 5篇雄性大鼠
  • 5篇受体
  • 5篇睾酮
  • 5篇细胞
  • 5篇激素
  • 5篇激素受体
  • 5篇脊髓损伤
  • 5篇丙酸睾酮
  • 5篇丙戊酸
  • 4篇雄激素
  • 4篇雄激素受体
  • 4篇急性脊髓损伤
  • 4篇红椿
  • 4篇
  • 4篇大鼠急性脊髓...
  • 3篇院校

机构

  • 21篇成都医学院
  • 14篇湖北生态工程...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疾病...
  • 1篇华西妇产儿童...
  • 1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环境保...
  • 1篇成都永安制药...

作者

  • 39篇李新枝
  • 8篇林森
  • 7篇汪洋
  • 7篇杨琴
  • 5篇周红利
  • 5篇廖晓岗
  • 4篇张敏
  • 3篇胡晓松
  • 3篇蔡佩玲
  • 3篇牟林春
  • 2篇李娟
  • 2篇张琴琴
  • 2篇石清明
  • 2篇肖莉
  • 2篇张曹
  • 2篇王海民
  • 2篇聂政
  • 2篇苏炳银
  • 2篇贺立
  • 1篇谢拥军

传媒

  • 5篇四川解剖学杂...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漳河源铁坚油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模式倍程分组法,借助Weibull模型拟合湖北省南漳县漳河源自然保护区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Bertr.) Beissn.]群落的乔木层物种多度分布。结果表明,3个样方乔木层以及3个样方乔木总和的Weibull多度分布模型拟合经2检验,样方1与样方3符合Weibull分布;而样方2与合并样方不完全符合Weibull分布;K-S检验表明,4个取样方式下,乔木层物种多度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模型应用于铁坚油杉群落乔木多度分布是可行的。
张敏张孝林汪洋李新枝
关键词:群落
浅谈学分制条件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监控与评价是医学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主要目的、任务,以及目前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胡晓松林友胜李新枝程丽张晓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分制
珍稀植物红椿种群动态与傅里叶级数分析(英文)
2015年
为研究七姊妹山红椿种群动态,将林木径级代表年龄结构,分析了龄级与种群数量动态,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并分析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种群损失度曲线,对种群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红椿种群Vpi=32.32%,Vpi′=4.039%,属于增长型稳定种群,风险敏感度较高。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大体相等的死亡率。qx与Kx均在1、4、6级出现高峰,说明不同阶段红椿生理特性、环境筛与人为干扰因素对种群影响较大。波谱分析基波A1=0.752 8,A3反应明显出小周期,表明红椿种群天然更新存在周期性,且有小周期的多谐波叠加。
陈益娴操英南张敏李新枝汪洋
关键词:红椿种群动态谱分析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指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民族的崛起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须重视学生的人文情怀素养,如此,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一定的帮助,在高职院校中贯彻实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势在必行的教育方针。基于此,从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原因,提出了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
张琴琴李新枝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镉对雄性大鼠颌下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丙酸睾酮的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氯化镉对雄性大鼠颌下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丙酸睾酮的保护作用。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C)组、镉(Cd)组和镉加丙酸睾酮(Cd+T)组。利用透射电镜作颌下腺组织颗粒曲管(GCT)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镉注射后24h,GCT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和(或)空泡化,胞质和线粒体内可见髓样结构,GCT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7~15d后上述改变明显加重,部分GCT细胞见胞质广泛肿胀和轻度核溶解,30d后细胞形态仍未恢复正常。Cd+T组的超微结构损伤较相应Cd组轻。结论镉对GCT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早期直接损伤作用,后期雄激素减少加重此损伤,补充雄激素对上述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李新枝廖晓岗
关键词:颌下腺丙酸睾酮超微结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年
在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中,由于受应试制度的限制,教师只能将重点放到教学上,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意识存在问题,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不能够在新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进行思考,后果将十分严重。
李新枝张曹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
神经营养因子与毛囊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林森王嵩李新枝杨琴周红利
关键词:毛囊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神经因素信号转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之举,尤其是传统文化进课堂,通过融合从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但有部分院校没有传统文化课程的整体设计,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可能导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的地位。鉴于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缺失和断层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承重要的逻辑延伸,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关键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措施。
张琴琴李新枝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传承
红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研究红椿分布区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红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筛选7对SSR引物,分析了湖北等5省(区)24个居群的192份红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Data Formater、Popgene、NTSYS、TFPGA等软件进行遗传数据转换、遗传参数估算、树状聚类图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7对引物共检测到17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引物为2.2602个,其中引物S11和S422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均为4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H)为0.4909,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I)为0.7321,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1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1055和0.4956。居群Nei’s遗传距离介于0.000–2.635之间,均值为0.548;居群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H=0.1044)低于物种水平(H=0.4909)。(2)居群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2374–0.9148,平均为0.7727;居群基因流(Nm)均值为0.0735,表示居群间遗传交流水平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3)在遗传一致度为0.99时,24个居群UPGMA聚类为3大群组:贵州和广西居群聚为一组,湖南聚类为1组;湖北聚类为1组。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0.6318,P=0.009<0.05)。红椿居群遗传多样性处于偏低水平,地理隔离是红椿种源间产生遗传分化的重要的原因。进行红椿种质资源保护时,应侧重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如P14);遗传多样性低的居群,应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综合生态和用材目标,最大化保存和利用好红椿的多样性。
汪洋岳丹李新枝
关键词:红椿SSR标记天然居群遗传分化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伤后24、48、72 h和1周取材。利用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在伤后48、72 h和1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CI组和VPA组的BDNF及NT-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但VPA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NT-3表达均明显高于SCI组(P<0.05)。结论 VPA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及NT-3表达有关。
李新枝
关键词:脊髓损伤丙戊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