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林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脾切除
  • 2篇脾切除术
  • 2篇脾脏
  • 2篇外科
  • 2篇内镜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切除
  • 2篇甲状腺切除术
  • 1篇大网膜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8篇李春林
  • 7篇彭兵
  • 5篇陈思瑞
  • 3篇陈小东
  • 3篇廖波
  • 2篇蒋辉
  • 1篇游昕
  • 1篇龚日祥
  • 1篇廖正银
  • 1篇朱燕昆
  • 1篇刘宗琼
  • 1篇周锦
  • 1篇李剑波
  • 1篇李波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外科的新前沿被引量:2
2008年
颈部内镜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Gagner在1996年报道首例内镜甲状旁腺摘除术,次年Hüscher等报道了首例内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内镜甲状腺手术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获得了患者的欢迎,得以在全世界迅速开展;目前可分为视频辅助微创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VAT)和完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totally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
陈小东彭兵王莉廖波龚日祥李春林
关键词:内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外科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内镜技术甲状旁腺
内镜下双侧甲状腺切除16例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乳晕入路下内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7月该院行内镜下乳晕途径入路双侧甲状腺切除术16例。结果8例行内镜下双侧甲状腺切除术,3例行内镜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行内镜下右侧甲状腺全切加左侧甲状腺次全切术,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06 min,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2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平均5 d,随访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晕途径的内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技术将会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周锦彭兵廖波陈小东李春林陈思瑞
关键词:内镜
罕见成人大网膜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09年
陈思瑞蒋辉李春林彭兵
关键词:成人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
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引流液监测及其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引流液监测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8月行LS术63例资料,记录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引流液量、引流液性质及细菌培养、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均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通过常规术后脾窝引流液监测,早期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2例,引流液呈血性,量>40ml/h,术后12h剖腹探查,均为脾胃韧带处渗血;胰漏2例,术后6天引流液呈灰褐色,淀粉酶值分别为15189和9206U/L,引流液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诊断胰漏,给予生长抑素,1例腹腔引流通畅,1例引流不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20天拔除引流管。结论LS安全、可靠,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及时获得病情变化信息,对早期发现和治疗LS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春林陈思瑞李剑波朱燕昆刘宗琼彭兵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引流液
微创外科技术在脾脏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李春林彭兵李波
关键词:脾脏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
ITP脾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及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巨噬细胞(Mac)吞噬功能变化及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为阐明IT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收集脾脏标本18例,其中ITP组10例,正常对照组8例。检测脾脏Mac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计算ITP患者及正常人脾脏Mac吞噬率、吞噬指数,分析吞噬率以及吞噬指数与术前外周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在ITP组和对照组均做病理组织切片,从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角度研究脾脏Mac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脾脏Mac吞噬率:ITP组为(14.64±3.2)%,高于对照组(7.54±1.6)%,P<0.01;吞噬指数:ITP组为0.185±0.045,高于对照组0.101±0.023,P<0.01。ITP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脾Mac吞噬率(r=-0.888,P<0.01)及吞噬指数呈负相关(r=-0.688,P<0.05);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与脾Mac吞噬功能无关(P>0.05)。ITP脾Mac体积增大,表面形态不规则,伪足及突起普遍增多,细胞内溶酶体及其破坏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ITP脾脏Mac吞噬功能明显增强可能是ITP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并引起出血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春林陈思瑞彭兵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巨噬细胞外周血细胞
1例疑诊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循证治疗
2008年
目的为1例疑诊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问题,以肝脓肿、开腹引流和腹腔镜等MeSH主题词和自由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96~2008.1)、Journal Club1991.1~2008.1)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1),查找相关的系统评价、ACP(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回顾性研究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我们没有检索到关于腹腔镜引流与开腹引流对比治疗肝脓肿的系统评价和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因此选择了与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4篇回顾性临床研究。其结果提示腹腔镜下引流治疗肝脓肿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开腹手术的理想替代术式。但因病例数有限,还需要高质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因此我们结合医生经验和患者意愿,对该患者未采用腹腔镜引流治疗,而是实施开腹引流手术,最终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现有的4篇回顾性研究虽显示腹腔镜对肝脓肿患者安全有效,但患者例数有限,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陈思瑞彭兵蒋辉廖波李春林陈小东
关键词:肝脓肿腹腔镜循证治疗
CT引导下经皮腹膜后肿块穿刺活检后大出血及治疗二例
2018年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为明确肿块性质提供了安全、有效、准确的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膜后肿块多为原发肿瘤或转移瘤,常于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为明确肿块性质,现多采用I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
李春林游昕廖正银
关键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肿块穿刺活检腹膜后肿块大出血原发肿瘤转移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