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娟

作品数:3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质
  • 15篇骨质疏松
  • 13篇骨密度
  • 6篇骨质疏松症
  • 5篇强直
  • 5篇强直性
  • 5篇强直性脊柱炎
  • 5篇切除
  • 5篇卵巢切除
  • 5篇脊柱
  • 5篇脊柱炎
  • 4篇少年
  • 4篇青少年
  • 4篇卵巢
  • 4篇卵巢切除大鼠
  • 3篇腺瘤
  • 3篇激素
  • 3篇骨密度变化
  • 2篇蛋白
  • 2篇多发

机构

  • 30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30篇李晓娟
  • 13篇王全平
  • 8篇吕荣
  • 7篇马兴
  • 7篇王军
  • 6篇徐新智
  • 4篇韩利华
  • 4篇吴小明
  • 3篇王臻
  • 3篇侯素敏
  • 3篇胡蕴玉
  • 3篇刘建
  • 2篇凌瑞
  • 2篇姬秋和
  • 2篇李起鸿
  • 2篇马彦
  • 2篇于铭
  • 2篇吴子祥
  • 2篇王立松
  • 2篇余雷

传媒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医学争鸣
  • 1篇第九届全国骨...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地区脑力劳动者全身骨密度分析
2001年
李晓娟王全平
关键词:脑力劳动骨密度骨质疏松
去势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究应用去势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建立兔骨质疏松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去势+肌注生理盐水组和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动物。后两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前和术后2、3月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及术后3月应用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去势加肌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组兔术后3月时股骨远端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的一些指标与假手术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和去势组兔骨小梁稀疏、断裂、排列紊乱,但前者更为明显。结论去势+肌注地塞米松法建立新西兰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造模时间较单纯去势法更短,3个月即可。
张堃孟国林刘建袁志张钦王军李晓娟张志敏李生
关键词:去势地塞米松骨质疏松症
一个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及相关探讨
目的:检测一个2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HEN2α)病家系中ret原癌基因的突变情况及ret蛋白在不同甲状旁腺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观察一个2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家系成员的表型,并对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相关的且突变率...
马彦张南雁凌瑞张雅萍李晓苗李德强贾晓炜于铭李晓娟姬秋和
文献传递
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型家系中RET原癌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观察一个MEN2A家系成员的表型,并对与MEN相关的且点突变率较高的RET原癌基因第10和11外显子进行PCR产物直接DNA测序以了解其杂合性。结果家系中4名家族成员均存在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Cys(TGC)634Arg(CGC)错义突变和GIy(GGT)691Ser(AG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另有1名成员仅存在RET原癌基因Gly(GGT)691Ser(AG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经B超检查发现其中2名成员双侧甲状腺及一侧肾上腺和一侧甲状旁腺有实性占位病变,1名成员双侧甲状腺及一侧肾上腺有实性占位病变,1名成员双侧甲状腺、双侧肾上腺和一侧甲状旁腺有实性占位病变,1名成员仅有甲状腺多发性小结节。另外有3名成员B超检查有异常,但无基因突变。结论对MEN2A家系的基因分析证实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634位密码子存在突变和(或)691位密码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对MEN2A能在基因水平作出诊断。
马彦张南雁凌瑞张雅萍李晓苗李德强贾晓炜于铭李晓娟姬秋和
关键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RET原癌基因基因突变
骨质疏松与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3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BMD)变化规律,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充分的客观诊断依据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提供的DPX-IQ型双能X线(DEXA)...
李晓娟张亚靖王全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
文献传递
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L_(1-4)BMC、L_(1-4)BMD相关性初步分析
2003年
目的 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腰椎L1 -4骨矿含量 (L1 -4BMC)、腰椎L1 -4骨密度 (L1 -4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病例 31例。应用DPX -IQ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检测L1 -4BMC和L1 -4BMD ,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与L1 -4BMC、L1 -4BMD的关系。结果年龄、身高、体重、L1 -4BMC、L1 -4BMD的测定值分别为 (1 7 5 6± 2 0 1 )岁、 (1 6 8 5 2± 8 5 9)cm、 (5 6 1 3±1 2 72 )kg、 (5 2 1 6± 1 2 1 7)g、 (0 971 1± 0 1 392 ) g/cm2 。L1 -4BMC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 (R =0 786 ,Radj2 =0 5 75 ,P <0 0 0 0 1 ) ,其中身高和体重是主要相关因素 (R =0 74 7,Radj2 =0 5 2 6 ,P <0 0 0 0 1 )。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中仅体重因素进入L1 -4BMD回归方程 (R =0 6 5 7,Radj2 =0 4 1 2 ,P <0 0 0 0 1 )。结论 身高和体重与L1 -4BMC相关 ,体重与L1 -4BMD相关。
马兴胡蕴玉马平王全平李晓娟吕荣王军徐新智吴小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年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
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及健康指导
目的:获得正常人骨密度参数,明确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生产的DPX-IQ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随机对陕西地区20~8...
侯素敏李晓娟薛健张茹英
文献传递
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雌激素减少对皮质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用雌性大鼠去势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观察去势后 6 wk及 12 wk大鼠胫骨骨密度及股骨屈服点载荷、载荷 /变形、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 .结果 去势 6 wk骨密度与屈服点载荷、载荷 /变形、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去势12 wk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屈服点载荷、载荷 /变形、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 .
韩利华王全平刘建李晓娟候的门
关键词:骨密度生物力学皮质骨绝经后
门诊下腰痛患者骨密度评价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分析门诊未有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患者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对患有未能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的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共 42 9人 ,准确记录性别和年龄 ,采用 DEXA (双能 X线骨密度仪 )测受试者 L2 - 4 BMD,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结果 随增龄下腰痛患者骨密度逐渐下降 ,同龄男性 BMD大于女性 BMD,非体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 .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 ,体力劳动者患病率大于非体力劳动者 ,尤其是 5 0岁时变化最明显 .结论  5 0岁以后女性下腰痛患者 ,特别是体力劳动者 。
李晓娟范宏斌张晓峰王全平侯素敏
关键词:腰痛骨密度骨质疏松X线诊断
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断,5d后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10d后停止延长,待骨痂形成10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牵伸骨痂中心区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量密度0.54mJ/mm2,脉冲1000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于截骨后45、60、75d取材,采用X线片、骨密度检测对牵伸骨痂形成进行观察,并行统计学分析,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术后45d和60d,X线片及骨密度检测显示实验组牵伸骨痂形成量及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5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组织学观察发现45d实验组成熟软骨和类骨组织形成量均较对照组多,实验组新生骨痂内毛细血管数量较多,60d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有丰富的骨髓腔和原始骨髓,对照组以类骨组织为主,原始骨髓少,75d两组间组织学形态趋于一致。结论在兔胫骨牵伸骨形成过程中,ESW可加速骨痂的早期形成、矿化和改建。
付军郭征王臻郭炜李晓娟吕荣李艳飞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长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