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金
- 作品数:227 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的菌剂、菌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的菌剂、菌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K2h,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001,其通过产...
- 刘裴清翁启勇李本金王荣波陈庆河
- 文献传递
- 一种抗瓜类果斑病菌的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瓜类果斑病菌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由丁香和黄连的提取物(质量比2:1‑5:9)组成,B组分由代森锰锌和春雷霉素(质量比1:10‑5:1)组成,其中组分A和组...
- 刘裴清翁启勇李本金丁雪玲陈庆河
- 龙眼叶点霉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 2005~2006年对龙眼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mocarpi)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开展了研究。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15~30℃,适宜温度为20~30℃。该菌丝体在pH4~10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pH...
- 李本金兰成忠陈庆河谢世勇赵健翁启勇
- 关键词:龙眼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含紫草中药提取物和杀菌剂的作物卵菌病害防治用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紫草中药提取物和杀菌剂的作物卵菌病害防治用协同增效组合物。其中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为中药紫草提取物,B组分由杀菌剂原药组成,其中组分A和组分B以5:1‑8:1的总重量...
- 刘裴清翁启勇陈庆河李本金王荣波
- 文献传递
- 双重PCR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青枯病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6
- 2009年
-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马铃薯晚疫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1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特异引物INF1/INF2,并对15种不同真菌、细菌和7种疫霉属和腐霉属卵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不同来源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获得324 bp的特异带。将引物INF1/INF2与卵菌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30 fg。运用设计的引物与马铃薯青枯病菌特异引物结合建立了双重PCR体系,能从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总基因组DNA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马铃薯植株中分别或同时扩增到324 bp和281 bp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同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 陈庆河李本金兰成忠赵健邱荣洲翁启勇
- 关键词:晚疫病菌青枯病菌双重PCR分子检测
- 不同寄主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为了解不同寄主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方法】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60个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论】(1)番茄致病疫霉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528、0.2592、1.2170)均高于马铃薯致病疫霉菌(分别为0.1395、0.2447、1.1913),表明番茄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马铃薯致病疫霉菌群体;(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分析的遗传系谱与菌株对甲霜灵敏感性、交配型无相关性,而与mtDNA单倍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 陈昌盛李本金黄灿强许旭萍陈庆河翁启勇
- 关键词: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SSR
- 一种dsRNA及其在制备防治辣椒疫病的纳米制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sRNA及其在制备防治辣椒疫病的纳米制剂中的应用,涉及辣椒疫病防治技术领域。dsR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dsRNA序列用于抑制HK2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dsR...
- 王荣波刘裴清李本金翁启勇
-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原细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检测引物:上游引物PSaveF: 5'----CTTATCGACGACTCAGCTGCG----3';下游引物PSaveR: 5'----TCATGCGTT...
- 陈庆河翁启勇林静李本金兰成忠
- 文献传递
- 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筛选对荔枝霜疫霉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结果]各药剂对荔枝霜疫霉病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10%苯醚菌酯悬浮剂的EC_(50)值为0.73 mg/L,1000 mg/L的田间防治效果为84.92%。[结论]10%苯醚菌酯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荔枝霜疫霉病防治的替代药剂。
- 常红洋王荣波李本金陈姝樽翁启勇陈庆河
- 关键词:荔枝霜疫霉病药剂生长速率法田间药效试验
- 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 2024年
-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型菌株对峙培养来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菌丝生长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LSU-Ypt1融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所分离病原菌均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交配型测定发现,所分离的125个芋疫霉菌株中,122个为A2交配型,3个为A1A2交配型。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8%甲霜灵对芋疫霉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146±0.032)μg·m L^(-1);95%烯酰吗啉、98%氟吡菌胺和94%氰霜唑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介于(0.239±0.011)~(0.713±0.088)μg·m L^(-1);而95%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低,EC_(50)值为(23.447±3.666)μg·m L^(-1)。【结论】福建省芋疫霉以A2交配型为优势群体,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可作为芋疫病高效防控的轮换使用药剂。
- 王荣波石茗月徐月华刘裴清刘裴清翁启勇李本金
-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交配型防治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