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璐婧

作品数:12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2篇弹性成像
  • 2篇超声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成像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结石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病
  • 1篇弹性成像技术
  • 1篇低脂
  • 1篇低脂饮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清睾酮
  • 1篇杨氏模量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李璐婧
  • 2篇智慧
  • 2篇庞俊
  • 1篇徐作峰
  • 1篇李焱
  • 1篇严励
  • 1篇吕泽坚
  • 1篇姚继祎
  • 1篇李芳萍
  • 1篇罗葆明
  • 1篇刘建平
  • 1篇管小凤
  • 1篇张华耀
  • 1篇欧冰
  • 1篇区庆嘉
  • 1篇苏正
  • 1篇张翔
  • 1篇吴嘉仪
  • 1篇刘高杰
  • 1篇钟文景

传媒

  • 2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乳腺叶状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特点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B)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TB患者共30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及UE资料。结果 30个病灶中,位于外上象限19个,单发23个,呈分叶状11个,呈椭圆形11个,平行生长29个,病灶边界不清22个,内部为低回声病灶19个;所有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病灶23个,伴有侧方声影23个,有包膜13个,有高回声间隔12个,无回声区6个;弹性评分平均(2.2±1.4)分,其中良性病灶(1.8±1.3)分,交界性病灶(3.0±1.2)分,恶性病灶4.0分。结论 PTB多位于外上象限,单发多见,形状以分叶状、椭圆形为主,平行生长,超声表现多为界限不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及侧方声影,部分可有包膜、有高回声间隔及无回声区;其弹性评分高于纤维腺瘤;恶性与交界性PTB硬度较良性高。
李璐婧欧冰钟文景罗葆明智慧
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肿瘤弹性成像技术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石病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石病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胆石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8~87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前先后进行超声检查及MRCP ,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以术中探查结果为诊断结石和胆道变异的金标准。两种方法对胆管结石和胆道变异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的检出率为93%(62/67), MRCP为79%(5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 〈0.05)。超声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为61%(17/28), MRCP为86%(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 〈0.05)。超声检查对肝左、右管结石的检出率为2/5, MRCP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为36%(4/11), MRCP为73%(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对胆道变异的检出率为2/8, MRCP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在胆总管结石和胆道变异检出方面优于超声检查,有条件时可作为胆石病患者术前常规评估方法。
苏正刘波刘建平张华耀吕泽坚张翔李璐婧刘高杰叶啸区庆嘉
关键词:胆结石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低脂、减能饮食对腹部超声检查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低脂、减能饮食对肝脏、胆囊及胰腺等脏器超声检查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共30位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使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先行禁食8 h后空腹超声扫查(胰腺、左肝及胆囊),然后受试者食用低脂、减能饮食(白馒头、白粥),分别于餐后0.5、1、2、3和4 h进行5次相同项目的超声扫查,每位受试者均参与到以上6组时间段中。两位超声医生在盲态下评估进食前后各时段的超声成像质量,并比较胆囊容积百分比。使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法评估各时间段超声成像质量与胆囊容积的变化。【结果】胰腺与左肝的超声图像成像质量在餐后各组与空腹组的比较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最受关注的胆囊超声图像质量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P=0.6)。对于胆囊容积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P=0.2)。【结论】与空腹8 h状态下行超声检查比较,受检者行低脂、减能饮食并不影响肝脏、胰腺及胆囊等腹部器官超声检查图像的质量及胆囊容积。
何丹妮袁鲲刘安然纪巧梁凤平李璐婧王显翔徐作峰
关键词:禁食超声检查低脂饮食
显微镜下小切口行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腹股沟小切口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估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初诊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经阴囊彩超、肾静脉-泌尿系彩超、肾功能、尿常规及CT等检查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8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腹股沟小切口行显微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切口2~3 cm。腰腹痛、阴囊坠胀不适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精子浓度和(a+b级)精子活力明显改善(P<0.05)。复查彩超提示所有患者精索静脉曲张均治愈。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吻合口血流通畅。腹主动脉前狭窄段左肾静脉峰值流速较术前明显变缓。肾门扩张段与腹主动脉前狭窄段左肾静脉管径的比值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结论显微镜下腹股沟小切口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临床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廖国龙唐嘉妮李亚妹马赫严彬元李璐婧庞俊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胡桃夹综合征显微镜
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睾酮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40~75岁的广州男性居民41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身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测性激素、血糖、血脂等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以CIMT=0.9 mm作为切点将人群分为颈动脉硬化组与非硬化组,游离睾酮(FT)在两组间的中位数分别为57.41 pmol/L及59.72 pmol/L(P=0.005),总睾酮(TT)两组间未见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T、FT与C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126(P=0.011)和-0.188(P〈0.01)。以四分位数点作为切点由低到高将FT分为Q1、Q2、Q3、Q4组,各组颈动脉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3.30%、13.46%、17.48%、7.77%(P for trend=0.008)。TT各组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分别为17.48%、18.27%、16.50%、9.71%(P for trend=0.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FT各组颈动脉硬化患病优势比(OR)提示,以Q4组作为对照,在校正了年龄、腰围、收缩压、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后,Q1组的患病风险明显增高(OR1=2.491,95%CI:1.01~6.149)。同样在TT的分组中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Q4组作为对照,各组患病风险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40岁以上男性,血清FT低下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郑晓彬李芳萍林刁珠孙侃黎锋李璐婧吴嘉仪管小凤李焱严励
关键词:睾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男性
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纳米金颗粒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特别是在分子影像学中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李璐婧智慧
关键词:纳米金颗粒分子成像
正常睾丸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初步研究
2022年
评价不同手法、感兴趣区域位置是否会影响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测睾丸硬度的结果。方法 将62名男性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手法(探头垂直于睾丸没有压迫,垂直于睾丸有一定的压力,探头与睾丸成45度角没有压迫)的弹性值(E值),得到了相同位置、不同部位的E值。结果 给初始压力且探头垂直于睾丸的Emean和Emax与其他两种手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部位的Emeam、Emin、Emax和SD值与上下极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睾丸初始压力、不同ROI位置的方法会影响E值。在评估睾丸硬度时,应应用适当的手法及选择合适的位置。
李璐婧姚继祎
关键词:精子发生杨氏模量睾丸
基于苯丙氨酸的聚酯酰胺纳米递药系统制备及其体外抗前列腺癌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究基于苯丙氨酸的聚酯酰胺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聚酯酰胺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电位仪测量纳米粒的形貌和大小分布,利用破碎沉淀法与荧光磷光光谱仪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抑制效果,采用膜联蛋白V-APC/7AAD双染法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采用纳米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空白及包载多柔吡星(DOX)的载药聚酯酰胺纳米粒,粒径约为90~110 nm,大小分布较为均匀。空白纳米粒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浓度100μg/ml的材料作用下,LNCaP的细胞活力仍保持在(95.32±3.97)%。与DOX组的IC50(3.29±0.63)μg/ml相比,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活性抑制明显,IC50为(1.21±0.43)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93,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载药纳米粒能有效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进入中晚期凋亡,对照组、DOX组与DOX@8p6组凋亡率分别为2.32%、29.16%和61.62%,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P<0.001),且DOX@8p6组凋亡情况多于DOX组(t=11.238,P<0.001),显示出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更高的促凋亡效率。结论基于苯丙氨酸的聚酯酰胺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递送抗肿瘤药物多柔吡星的纳米药物载体时能有效地直接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活性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张俊夫熊海云段剑礼李璐婧康洋庞俊
关键词:药物递送前列腺癌细胞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