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印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超微
  • 7篇超微结构
  • 6篇电镜
  • 6篇电镜观察
  • 4篇扫描电镜观察
  • 3篇血管
  • 3篇扫描电镜
  • 2篇蛋白
  • 2篇蛋白体
  • 2篇粘膜
  • 2篇肾单位
  • 2篇疼痛
  • 2篇线粒体
  • 2篇脑室
  • 2篇精子
  • 2篇核(细胞学)
  • 2篇核被膜
  • 2篇核蛋白
  • 2篇核蛋白体
  • 2篇核膜

机构

  • 8篇河北医学院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5篇李相印
  • 6篇应国华
  • 3篇袁德霞
  • 3篇王风安
  • 3篇傅志良
  • 3篇赵玉珍
  • 3篇李文镇
  • 2篇廖海鹰
  • 2篇黄善生
  • 2篇郝民和
  • 2篇闫庆辉
  • 2篇赵玉珍
  • 2篇李淑蓉
  • 1篇毕伟
  • 1篇贾汝梅
  • 1篇廖海鹰
  • 1篇李占华
  • 1篇雷建章
  • 1篇廖瑞
  • 1篇薛平

传媒

  • 7篇解剖学报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4
  • 1篇1982
  • 1篇1981
  • 5篇198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相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促分裂原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及迁移活性的比较被引量:5
2000年
探讨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受促分裂原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及迁移行为的变化 .采用细胞平面及跨膜迁移试验 ,观察处于静止期和增殖状态的 VSMC在相同因素作用下迁移活性的变化 ;应用 Northern印迹杂交和体外转录分析 ,检测 VSMC迁移及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谱 .结果显示 ,处于静止期的 VSMC,在具有促分裂作用的细胞因子 b FGF、IL- β和 TNF- α刺激下 ,所迁移的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5.8± 1 .53、4.68± 0 .89和 4.1 5± 1 .0 4倍 ,在相同条件下 ,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其迁移距离仅为静止期细胞的 1 /4;b FGF可诱导VSMC降解胶原成分进行跨膜迁移 ;杂交及体外转录分析证实 ,静止期的 VSMC被 b FGF诱导后 ,迁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 2抑制剂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 ,TIMP- 2 )及增殖相关基因骨桥蛋白 (osteopontin,OPN)和 c- jun同时被活化 ;相反 ,处于增殖时相的细胞在该因子作用下 ,仅有 OPN和 c- jun基因进行转录 .提示 ,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 VSMC受促分裂原刺激后迁移活性和迁移及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 ,在相同因素作用下 ,静止期细胞的迁移相关基因表达水?
韩梅温进坤李相印周秀霞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扫描电镜揭示脑脊液中的球形颗粒
1988年
哺乳类动物脑室系统(尤其在隐窝区和室周器官)室管膜表面存在大量球形颗粒,并发现许多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向脑室分泌球形颗粒。作者选用2例健康成年男性腰穿脑脊液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取得了在脑脊液中鉴定这类球形颗粒的成功。1.暗视野显微镜观察:除较大的球形核细胞外,在脑脊液中亦存在微小的有形成份。2.扫描电镜研究:脑脊液中的细胞成份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微米;细胞形态各异,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王保芝付志良李相印赵玉珍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组织脑室系统球形颗粒扫描电镜
结肠粘膜扫描电镜观察的临床意义
1998年
目的:对术前经肠道净化准备与未经肠道净化准备的结肠粘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并评估临床实用意义。结果:①未经净化的肠道粘膜上有细菌和原虫的三维形象;②经净化者肠粘膜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结论:扫描电镜可用于确定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估,有益于判定手术的成功。
王风安王风安闫庆辉廖海鹰王莉闫庆辉
关键词: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扫描电镜
大鼠肾上腺皮质的超微结构及其机能意义被引量:5
1984年
本文从形态上研究大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分泌粒排出方式、网状带结构特点以及血管类型等,并按合其机能意义加以阐述。观察结果:1.球状带内多数线粒体环绕于类脂滴周围,即醛固酮的形成方式,不经SER酯酶的催化。束状带及网状带内SER或溶酶体,常与类脂滴贴近,说明皮质激素合成多经SER或溶酶体的酯酶作用。2.分泌物排出,多以胞吐方式,其次为分泌小泡整个脱出。少数通过简单扩散,将皮质激素渗入细胞间质。3.网状带并非退化带,而是机能旺盛,激素合成丰富的区域。胞质内含大量SER、核蛋白体及管泡状嵴线粒体,此带并有繁殖增生力。4.皮质血管类型有三种,即连续性毛细血管、穿孔隔膜型及穿孔型,其中以穿孔隔膜型为多见,连续型多分布于球状带。
袁德霞傅志良应国华王亚飞李淑蓉赵玉珍李相印
关键词:线粒体溶酶体超微结构肾上腺皮质
对胎儿肾脏的研究 Ⅱ.冷冻复型电镜观察被引量:2
1981年
冷冻复型电镜技术对了解各种膜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分化阶段和不同生理情况下膜结构的改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国外应用透射电镜对人胎儿肾脏的研究较多[2~6]。但应用冷冻复型电镜的观察则很少[7]。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胎儿肾脏进行观察的同时[8],应用该法对14周胎儿肾内各种细胞的膜结构进行了研究,为了解胎儿肾脏在其发育过程中膜结构的变化提供一些依据。
王仲涛曹玉纯吴淑兰应国华李相印赵玉珍
关键词:胎儿肾脏原基肾单位核膜核被膜电镜观察
疼痛对垂体前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1980年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或免疫酶组化法(酶-抗酶复合体,简称PAP法)发现某些哺乳类动物(牛、羊、猪和鼠)及人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可分泌AGTH、β-内啡肽、β-MSH及β-LPH等激素;并且这些激素被证明定位在该细胞的同一分泌颗粒内^([1,2]),在应激状态下,这些激素是同时被分泌出,并排出量增多^([3])。在暴冷或手术时,血清中的皮质酮、生长激素(GH)及催乳素(PRL)的浓度均增高。
袁德霞黄善生应国华李相印傅志良
关键词:垂体前叶RER超微结构核蛋白体疼痛线粒体肿胀
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后肠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1994年
我们对采用三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患者之乙状结肠粘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6例中,除1例标本粘膜表面有极少数细菌存在外,其他标本粘膜均未见细菌存在。从电镜扫描观察看,第一种肠道准备方法,其粘膜表面结构更整洁、清晰。
王风安廖海鹰阎庆辉贾汝梅薛平蒋贴康毕伟张国政李相印王丽李占华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粘膜手术前
人类精子的超微结构——冷冻复型法电子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
1980年
应用冷冻复型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类精子的超微结构,通过观察分析,作者发现如下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论。一、按照结构特点,精子头可分为前、中、后三头区,形态结构的这种区域性,反映了生理功能的区域性。二、质膜内外片的膜内颗粒,具有不同的区域性;在前头区内片膜内颗粒丰富;中头区内片从断裂面看膜面平滑、颗粒少,从胞质面看有成群散在的表在性膜蛋白粒;后头区质膜内外片贴附紧密,并与核膜相贴,结构坚韧,可提供精子尾保持牢固附着的部位;精子尾质膜PF面颗粒丰富,但未见任何特异的排列方式。三、顶体极大,分前后两部,遮盖核表面十分之八九;前顶体位于前头区范围,膜内颗粒丰富,外形肥厚,充满内容物,内膜层有孔状结构;后顶体则位于中头区范围,膜内颗粒少,内外膜相贴,外形干瘪。四、细胞核极性明显,在前头区核孔无规律,中头区核孔不明显,后头区核孔大而密,排列成规律的六角式;作者推论:核的前头区可能发出控制顶体囊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细胞识别的化学信息,经核孔传出,后头区大概也发出化学信息,经核孔输向尾侧,以协调统筹轴丝微丝运动的绝对同步及线粒体的能量释放。
雷建章应国华李相印李淑蓉赵玉珍
关键词:超微结构人类精子核(细胞学)核膜核被膜精子核
北京鸭精子发生过程若干超微结构的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1982年
关于北京鸭精子发生过程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已有报导。本文简要报导应用冷冻蚀刻电镜观察的结果。 在北京鸭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之间,以及它们和营养细胞之间的细胞联接装置,一般为紧密联接。这种联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呈数条平行线;有的呈网络状;有的呈平行线和斜线混合排列;有的同时包含有上述几种形式。但是,所有的线条都是由许多小颗粒排列而成的。
汪德耀黄宗平李文镇李相印
关键词:北京鸭精细胞营养细胞超微结构
成人窦房结的亚显微构造被引量:9
1980年
关于心传导系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已经开始,但是,涉及它的超微结构则比较少。近20~30年来,曾对各种脊椎动物心脏传导系作过一些报道如Muir^([1]),和Kawamura^([2])等。但是人心传导系的亚显微构造,报道的较少。James^([3])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国内尚未见到记述。本文,报道成人窦房结的亚显微构造,供基础和临床工作者参考,材料和方法所用材料为两例男性成人心脏。第1例为34岁,第2例为28岁,因创伤致死。前者从死亡至标本入固定液时间共经1时30分;后者经2时零5分。
张朝佑袁桂琴李文镇应国华李淑蓉李相印
关键词:窦房结心脏传导系统核(细胞学)显微构造微构造成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