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文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星状细胞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细胞
  • 2篇肝星状细胞
  • 2篇肝炎
  • 2篇PTEN
  • 1篇丹参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纤...
  • 1篇脂血症

机构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传染病...

作者

  • 5篇李立文
  • 4篇王静
  • 3篇莫艳波
  • 2篇张晓岚
  • 2篇张超
  • 2篇李志婷
  • 2篇郝礼森
  • 1篇郭秀荣
  • 1篇闫杰
  • 1篇高宝霞
  • 1篇张国顺
  • 1篇张瑞凤
  • 1篇周智宏
  • 1篇姜慧卿
  • 1篇李秀霞
  • 1篇游忠岚
  • 1篇姚冬梅
  • 1篇王宇明
  • 1篇张万壮
  • 1篇尚华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观察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12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病例,按自愿原则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57例和西药治疗组(恩替卡韦)55例,监测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腹部彩超检测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V DNA定量下降到检测水平以下的发生率分别为87.72%(50/57)、85.45%(47/55),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检测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张瑞凤姚云洁游忠岚王宇明周智宏郭秀荣李秀霞李立文张万壮袁强
关键词: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该科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0例,年龄(33.7±13.4)岁,体质量指数男性(29.5±3.2),女性(23.4±5.6);反复发作10例;多伴有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其中轻型23例,重型7例,血三酰甘油平均值重型组较轻型组为高,经治疗后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重型组较轻型组为长。其中有3例重型胰腺炎患者采取血液灌流治疗,其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结论 HAP有发病年龄轻、体型肥胖、可以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且多有基础病。HAP在一般急性胰腺炎治疗基础上有其自身特点。
莫艳波王静李立文张超李志婷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血液灌流
美托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丹参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例CCM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均21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C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治疗,D组采用常规治疗+美托洛尔+丹参治疗,疗程4周,检测肝功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A峰,E/A)比值。结果 A组肝功能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VEF、E/A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肝功能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A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肝功能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VEF,E/A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和LVEF、E/A比值上升程度无论1周、2周和4周明显优于A组、B组和C组(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丹参对CCM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张国顺高宝霞尚华闫杰李立文王静李志婷
关键词:美托洛尔丹参乙型肝炎肝硬化性心肌病
PTEN过表达抑制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Akt的磷酸化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SC)Ak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HSC,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基因瞬时转染HSC;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C的PTEN、Ak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C的磷酸化Akt[p-Akt(Thr308)]表达。结果 :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腺病毒成功转染HSC,使活化HSC的p-Akt(Thr308)表达下调(P<0.01),而对HSC的总Akt蛋白及mRNA表达没有影响(P>0.50)。结论: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负性调节活化HSC的PI3K/Akt信号转导。
郝礼森张晓岚任昌镇李立文王静莫艳波边荣荣魏月张家琪刘玉龄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PTENAKT信号转导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TEN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的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抑制活化HSC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系HSC-T6,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基因瞬时转染活化HSC,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d-GFP组和Ad-PTEN组。流式细胞术测定HSC细胞周期时相,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HSC的PTEN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HSC的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腺病毒(AD-PTEN)成功转染HSC,Ad-FTEN组G0/G1期HSC细胞数(67.68%+2.75%)较对照组(53.01%±2.37%)及Ad-GFP组(53.85%±3.08%)明显增高(F=38.59,P〈0.01);S期HSC细胞数(14.42%±1.81%)较对照组(22.17%±1.99%)及Ad-GFP组(21.54%±1.74%)明显降低(F=18.85,P〈0.01);G2/M期HSC细胞数(17.90%±2.70%)较对照组(24.82%±3.81%)及Ad-GFP组(24.62%±3.15%)明显降低(F=7.17,P〈0.01)。腺病毒感染HSC后72h,Ad-PTEN组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1.12±0.07)较对照组(1.45±0.05)及Ad-GFP组(1.47±0.08)明显降低(F=42.86,P〈0.01),CDK4相对表达量(1.05±0.07)较对照组(1.41±0.03)及Ad-GFP组(1.43±0.06)也明显降低(F=67.01,P〈0.01)。结论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通过下调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明显抑制体外活化HSC细胞周期的G1/S期转化,阻滞HSC细胞周期时相于G0/G1期,进而抑制其增殖。
郝礼森张晓岚王静李立文莫艳波张超姚冬梅姜慧卿
关键词: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