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融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6篇血糖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3篇血糖波动
  • 3篇血糖控制
  • 3篇治疗2型糖尿...
  • 2篇代谢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减轻
  • 2篇维吾尔族
  • 2篇骨代谢
  • 2篇阿卡波糖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变
  • 2篇病患

机构

  • 1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北京医院

作者

  • 14篇李融
  • 7篇张新菊
  • 5篇崔婷婷
  • 5篇李金峰
  • 4篇孙燕
  • 4篇李翼
  • 4篇刘武
  • 3篇王骏
  • 3篇潘琦
  • 2篇李雁
  • 1篇周俊
  • 1篇韦建琪
  • 1篇蒋萍
  • 1篇窦清惠
  • 1篇王露颖
  • 1篇关丽
  • 1篇王婷婷
  • 1篇殷萍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4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地区维族、汉族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族、汉族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骨密度变化及骨代谢的差异,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工作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且已绝经2型糖尿病患者共405人,按族别分为两组,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25羟维生素D3变化,并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维吾尔族组血清钙略低于汉族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磷水平差异亦不显著;维吾尔族组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汉族组,P<0.05,维吾尔族组血清骨钙素高于汉族组,P<0.05;按绝经年限不同统计:维吾尔族女性骨量减低比例较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维吾尔族组亦高于汉族组,骨密度正常组汉族比例明显高于维吾尔族。两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腰椎骨密度值比较,维吾尔族组骨密度值均低于汉族组,在维吾尔族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下降更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水平较汉族下降明显。
孙燕窦清惠李融
关键词:绝经期骨代谢维吾尔族汉族
2型糖尿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李雁周俊孙燕李融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血糖控制疗效评估
169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张新菊李融殷萍王露颖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HBA1C血糖控制不良大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
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对临床现用的两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方法对根据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90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治疗2、4、8周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体重、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种药物在治疗8周后均能降低餐后血糖、HbA1c及血清胰岛素的水平(P<0.05或<0.01)。2组药物在治疗前后无肝、肾、胰腺等损害,治疗初期患者有胃肠道不适,但随着进一步的治疗,该不良反应可以消失。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
张新菊李融崔婷婷王骏刘武李金峰李翼
关键词:阿卡波糖米格列醇2型糖尿病
比较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60例病史半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9.0%),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B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进行治疗。以空腹及餐后2h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分别小6.7mmol/L和8.0mmol/L为目标,两组患者分别于联合治疗达标2d后对受试者行72hCGMS(雷兰公司)检测;于治疗十二周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并再次行72h血糖监测。采用CGMSsoftware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曲线下面积采用梯形法则计算。计算全天: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极差(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PPGE),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经联合治疗血糖达标两天后分别行72hCGMS监测,与A组相比,B组SDBG、LAGE、MAGE、NGE、早中晚三餐PPG、MPPGE、高血糖AUC均更低(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CGMS探头测定血糖次数、MBG、MODD、低血糖AU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12周治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HbA1C<7%),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经过12周治疗后血糖波动各参数比较:与A组相比,B组SDBG、LAGE、MAGE、NGE、早中晚三餐PPG、MPPGE、高血糖AUC均更低(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CGMS探头测定血糖次数、MBG、MODD、低血糖AU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显示出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张新菊李融崔婷婷刘武王骏李金峰李翼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波动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分析
2004年
糖尿病在当今世界上已属常见病、多发病,成为人类第五位死亡原因[1].近年在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有迅速上升趋势,各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尿路感染是其中之一.控制尿路感染的关键是抗菌素的应用.临床上常因不规范应用抗生素使得耐药菌株增加,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为合理使用抗菌素现将我院内分泌科自2000年~2003年11月81例住院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尿培养阳性的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报告如下.
韦建琪李融蒋萍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细菌谱药敏分析并发症抗菌素
骨代谢标志物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4年
人体的骨骼是动态变化的组织,每年大约有10%的骨骼被更新。骨转换即是破骨细胞不断清除旧骨、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并进行矿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耦联并发生在同一骨重建单位中。骨转换过程可以通过生化标志物的测定反映出来,间接显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过去的十年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也广泛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的跟踪治疗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中[1]。传统的骨代谢标志物主要包括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 ALP)、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糖苷等,但都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差、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等缺点。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骨代谢标志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相继被发现,并逐渐应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2]。现对骨代谢标志物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新菊李融
关键词:骨代谢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肠促胰素是一类由肠道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因子,主要由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肽基肽酶4(DPP-4)是灭活GLP-1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可以提高血液中内源性GLP-1和GIP水平,有效降低血糖并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李雁李融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
糖尿病肌萎缩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52岁.以发现血糖升高8 a,双手萎缩11个月,于2012年11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症状,在当地医院查空腹静脉血糖17.8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中成药口服控制血糖.2009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反复出现皮肤瘙痒及下肢溃烂,后右足3、4、5趾因坏疽自行脱落.当地医院给予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及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于2010年换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仍差.2012年1月开始出现双手萎缩,肌力逐渐减退.确诊以来,体质量下降16 kg.
李金峰李融潘琦张新菊崔婷婷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肌萎缩血糖控制不佳重组人胰岛素体质量减轻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中外周动脉病变(PAD)及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08例T2DM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存在PAD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据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CKD患者的比例为36.4%,37.9%的患者有微量白蛋白尿。与对照组相比,PAD(ABI<0.9)糖尿病患者CKD的患病率更高。CKD和微量白蛋白尿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1.624,2.002。结论:T2DM患者CKD和微量白蛋白尿与PAD的发生独立相关,在具有CKD及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人群中并发PAD的比例增加,应对这一高危人群进行PAD的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
张新菊李融崔婷婷王骏刘武李金峰李翼王婷婷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慢性肾脏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