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振永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岩石
  • 3篇中生代
  • 3篇晚中生代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浆
  • 2篇岩浆混合
  • 2篇岩浆混合作用
  • 2篇岩墙
  • 2篇岩墙群
  • 2篇岩石包体
  • 2篇包体
  • 1篇新证据
  • 1篇形成年龄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学
  • 1篇杂岩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6篇董传万
  • 6篇杜振永
  • 3篇杨永峰
  • 1篇竺国强
  • 1篇唐立梅
  • 1篇吕青
  • 1篇闫强
  • 1篇向元益
  • 1篇张登荣
  • 1篇杨树锋
  • 1篇顾红艳
  • 1篇周超
  • 1篇沈忠悦
  • 1篇马骁雄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2007'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天然花岗石的放射性源:“龙泉红”和“岑溪红”石材的矿物放射性核素研究
2007年
天然石材分为大理石、花岗石和板石三大类。其中,花岗石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其放射性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石材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226Ra、232Th和40K。本文以"龙泉红"和"岑溪红"花岗石为例,通过对它们组成矿物的放射性比活度测定,讨论了天然花岗石的放射性源,以及钾长石、黑云母、副矿物等对天然花岗石放射性的贡献。
董传万向元益杨永峰杜振永
关键词:花岗石放射性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岩石学标志: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被引量:25
2010年
在浙江舟山群岛之东极岛上,出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它们沿晚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的节理侵位,产状近于直立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指示岩墙岩浆以主动方式沿构造裂隙侵入。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的岩性主要是角闪辉绿岩,全岩Ar-Ar年龄为93.4Ma。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属弱碱性系列,SiO2含量为46.88%~52.55%,CaO 5.40%~7.82%,Al2O316.30%~17.31%,TiO2 1.53%~1.18%,(Na2O+K2O)4.62%~6.88%,Mg#=34~42;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亏损等特点,它们的ISr为0.7084~0.7098,εNd(t)为-3.21~-8.11,与福建沿海的镁铁质岩墙群及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基性岩浆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相似。它们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并受地壳混染的玄武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是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董传万闫强张登荣杜振永竺国强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晚中生代
浙江南麂岛岩石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
南麂岛是南麂列岛的主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东部海域,面积约7.64 km,因岛屿形状似麂而得名,岛上主体岩石是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钾长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在这片花岗岩中,发育较多的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集中出现...
杜振永周超董传万马骁雄吕青
文献传递
浙江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浙江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包括复合火山岩流和复合侵入杂岩。复合火山岩流由玄武岩和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有的含少量安山质-英安质岩流和岩石包体;复合侵入杂岩由辉绿岩和花岗岩复合而成,含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同位素年龄为96~113Ma;地球化学上,它们统属钙碱性岩系,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基本相同,Sr=0.7069~0.7079,εNd(t)=-2.3^-5.3,指示它们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发生过充分的交换。这些特点与浙闽沿海其他复合岩流和复合侵入杂岩的特点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在伸展构造背景,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岩浆底侵,并与深熔的壳源花岗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而形成。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的研究,为更深入研究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地球动力学环境变化和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董传万杨树锋唐立梅杜振永
关键词:晚中生代
浙江东极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年龄与岩石地球化学
岩墙群是地壳伸展体制下深源岩浆浅部就位的产物。岩墙群可以出现在大陆裂谷、大陆板块边缘造山后构造环境、弧后盆地等动力学环境。岩墙群的岩浆来源、侵位方式、时空分布、构造形态样式等往往与某地区的岩浆活动、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地...
董传万杜振永杨永峰
关键词:基性岩墙群岩石地球化学大陆裂谷
文献传递
浙东晚中生代岩浆混合作用新证据:新昌儒岙岩石包体群的发现与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在浙江东部新昌儒岙花岗岩体中,新发现大量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包体.它们成群出现,大小不一,大部分呈圆或次圆形,具微细粒结构和冷凝边构造,并发育针状磷灰石.包体的分布,形态和结构构造特点表明,它们属淬冷包体.在化学上,岩石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及共生的辉绿岩都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协变关系证实,它们由玄武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不均匀混合形成.新昌儒岙岩石包体群的发现和研究,为研究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混合作用、壳幔作用及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董传万沈忠悦杜振永杨永峰顾红艳
关键词:岩石包体岩浆混合作用晚中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