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枫
- 作品数:36 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与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 3d内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得到治疗 ,其中 114例经血管内栓塞 ,46例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血管内治疗 ,78例完全闭塞 ,2 1例闭塞 95 % ,10例闭塞 90 % ,5例闭塞 85 %。出院时优 83例 ,良 19例 ,差 1例 ,死亡 11例。显微手术 46例 ,术后 2周行DSA检查证实动脉瘤全部夹闭。出院时 ,优 2 4例 ,良 10例 ,差 4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6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 ,是杜绝再次出血的危险 ,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余泽马廉亭杨铭秦尚振束枫潘力李俊
-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显微手术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探讨被引量:39
- 2005年
-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59例,女109例,年龄15~78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性头疼,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短暂意识丧失58例,浅昏迷36例,深昏迷18例,无意识障碍56例.Hunt-Hess分级:Ⅱ级56例,Ⅲ级70例,Ⅳ级36例,Ⅴ级6例.动眼神经麻痹24例,肢体轻度偏瘫8例.16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时间1d内45例,2d内56例,3d内67例.
- 余泽马廉亭束枫胡军民潘力杨铭李俊张新元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
- 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4年
- 我们通过建立符合疾病病理生理的犬颈总动脉真性合并假性动脉瘤(T+F)动物模型,研究其形成过程、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 王启弘马廉亭张新元束枫张振海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真性颈总动脉影像学特点病理生理
- 创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病因及诊治探讨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对创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病因及血管内栓塞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可脱性球囊行假性动脉瘤开口处颈动脉闭塞,2例采用10%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脑膜中动脉供支栓塞。结果20例栓塞后鼻腔出血停止,其中1例视力下降栓塞后1周视力好转。3例头痛3周后消失。3例颈部包块杂音消失、质软、无搏动。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再次出血,颈部包块消失。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有效的方法。
- 余泽马廉亭杨铭潘力李俊束枫
- 关键词: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性病因及诊治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微弹簧圈栓塞后鼻腔出血
- 改进手术技术制作的犬囊状动脉瘤模型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改进手术技术,简化模型制作程序,提高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方法运用改进的手术技术将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CCA)建立动脉瘤(AN)模型,包括:侧壁型15个,分叉部6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影像学检查,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健康成活,建立AN模型27个,制作成功率90%(27/30)。模型可持续存在达9周。结论显微手术技术对模型形成的影响很大,该改进方法制作的模型较为理想,能模仿出人类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瘤体大小及载瘤动脉管径,且能进行常规导管介入神经外科操作。
- 王启弘马廉亭周志红张小军张振海张新元束枫
- 关键词:颈总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技术囊状动脉瘤简化模型
-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 本文介绍了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实践证明,对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无论是适应征的性质还是在各个环节中,都不要掉以轻心。
- 余泽马廉亭杨铭潘力李俊束枫胡军民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治疗血管内治疗
- 文献传递
- 犬侧壁型囊状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建立犬颈总动脉(CCA)侧壁型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16个CCA侧壁型动脉瘤,术后2周对模型组、微弹簧圈栓塞组和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建立14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 87.5%,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较理想模型;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AN的MC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 王启弘张新元束枫刘明徐弘肖铁臣马廉亭
- 关键词:微弹簧圈栓塞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造影时机及血管内治疗方法选择被引量:3
- 2003年
- 胡军民束枫马廉亭秦尚振余泽徐国政龚杰杨铭李俊
-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
-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患者36例。结果 36例瘘口消失.随访1~11年,治愈14例,改善19例,无变化3例。结论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首选真丝线段。
- 潘力马廉亭余泽扬铭张新元束枫薛德麟
-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栓塞治疗
-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 2 4例 ,明确诊断 2 2例 ,高度怀疑 1例 ,阴性者 1例 ,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 96%。CDFI及CDE探测 12例 ,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 ,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 ,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又因其无创 ,病人易接受 ,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 张小征吕健莫雪红束枫华莎马廉亭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