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作品数:11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西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山西地区糖调节受损患者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国山西地区糖调节受损(IGR)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APM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无亲缘关系的山西地区汉族人群中216例糖调节受损者的APM1 SNP276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IGR无高血压组及IGR合并高血压组AMP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7),与TT型相比,GG+GT型IGR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增加(OR=3.346,95%CI:1.115~8.986,P=0.037),经性别、年龄及BMI校正后,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脂联素基因SNP276 G/T与山西地区汉族人IGR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有关,但非独立相关。 范雪梅 郗光霞 赵凌霞 杨坤 高林琳关键词:脂联素 糖调节受损 维生素D与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糖尿病合并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明确维生素D水平对感染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作为病例组(n=170)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足者210人作为对照组,留取标本,检测糖尿病及维生素D相关指标.数据统计使用SPSS。结果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41.69nmol/L vs 55.86nmol/L,P=0.026)。病例组中维生素D不足的发病率为80%,而对照组中则为66.81%(P=0.005)。维生素D缺乏引起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风险是维生素D正常者的1.986倍(95%CI 1.231~3.205)。通过对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维生素D水平与CRP、PCT升高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更普遍,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糖尿病合并感染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临床带来更大的益处,这还需要更多的干预实验。 李元宾 高琳琳 杨坤 郑彩虹 陈晓琴 范雪梅 张晓琳 李晓丽关键词:糖尿病 肺炎 维生素D缺乏 血清25(OH)D_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82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筛查,共筛选出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其中初发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同时筛选出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94例,选择同期170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GT组)。所有参与者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行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留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放免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MA);分析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MA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及IGR组中25(OH)D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型糖尿病中有63.16%的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非糖尿病患者(42.35%)明显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空腹血糖水平、HOMA-IR、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非常严重,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及促进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李元宾 刘师伟 苏丽清 王海静 杨坤 薛雪花 张晓琳关键词:25(OH)D3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尿微量白蛋白 25(OH)D3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相关研究 目的 本研究目的为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 共选择289名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被分为2组,糖尿病合并足部感染作为病例组(125例),非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164例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2... 李元宾 郗光霞 杨坤 高琳琳血清维生素D与AITD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院体检人群PTH、血钙、磷、TPOAb及血清25(OH)D3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血清维生素D减低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筛选520名体检者,检测血清钙、磷、PTH、TPOAb及25(O... 李元宾 郗光霞 薛雪花 杨坤 陈晓琴血清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筛选52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11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25羟维生素D3等相关指标,观察25羟维生素D,减低(≤30μg,L)的发病率,分析25羟维生素D,减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所有人选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4.47±7.21)μg/L,25羟维生素D3减低的发病率为61.15%(318,520),TPOAb阳性率为21.54%(112,520)。25羟维生素D3≤30μg/L者TPOAb〉50k肌和〉100kU/L比例较25羟维生素D3〉30μg/L者明显升高[25.79%(82/318)比19.80%(40,202)和9.43%(30/318)比4.46%(9/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TPOA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r=-0.13,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并且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维生素D减低影响机体免疫调节有关,具体机制及补充维生素D后是否可以干预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元宾 郗光霞 薛雪花 杨坤 陈晓琴 李晓丽关键词:维生素D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紊乱为主要机制,以无排卵性月经稀发,卵巢多囊样改变及高雄激素表现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等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杨坤 范雪梅 郗光霞关键词:糖脂代谢 内分泌紊乱 脂代谢异常 月经稀发 脂肪细胞因子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糖耐量受损大鼠胰岛α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din-4)对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胰岛α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4~5周龄(150~170 g)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18)和糖耐量受损组(n=36)。NGT组给予常规饲料,糖耐量受损组给予高糖脂饲料建立IGT大鼠模型32只,造模成功率88%,将成模糖耐量受损大鼠随机分为糖耐量受损对照组(IGT组,n=16)和Exendin-4干预组(Ex组,n=16)。3组各取1/2数量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高糖素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单标法测α细胞面积及胰高糖素蛋白水平;电镜观察α细胞超微结构。另Ex组大鼠予Exendin-45μg/kg腹部皮下注射,NGT、IGT组予生理盐水5μg/kg皮下注射。4周后复测上述各指标。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t检验。结果(1)干预前,与NGT组比较,IGT及Ex组大鼠血清胰高糖素水平升高,分别为(118.89±3.53)、(116.12±3.37)比(88.18±6.94)pg/ml,α细胞面积占比(26.91±7.77)%、(24.00±9.88)%比(11.01±6.33)%、胰高糖素蛋白表达水平(307.44±71.85)、(321.71±105.65)比(71.74±12.10),分泌颗粒数(135.32±16.31),(129.64±12.78)比(74.60±6.55)个(均P<0.05)。与干预前及同期IGT组相比,Ex组干预后血清胰高糖素(86.89±6.23)比(116.12±3.37)、(118.39±4.36)pg/ml(t=11.67、11.72,均P<0.05)、α细胞面积占比(15.09±3.35)%比(24.00±9.88)%,(29.21±5.66)%、胰高糖素蛋白表达水平(102.10±26.28)比(321.71±105.65)、(327.55±155.53),分泌颗粒数(75.79±8.23)比(129.64±12.78)、(133.39±4.36)个(t=10.02、17.49,均P<0.05)。与同期NGT组比较,Ex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显示,与NGT组比较,IGT组α细胞核膜皱缩,核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及内质网排列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变形、嵴变短浅;内质网基粒脱落;分泌颗粒增多,致密芯与界膜间隙变窄甚至消� 郗光霞 任伟 赵凌霞 范雪梅 杨坤 梁登耀 冯瑜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 糖耐量受损 Α细胞 不同部位人前脂肪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2017年 目的优化前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比较其增殖以及成脂分化的潜能。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腹部开放手术患者的网膜脂肪及腹腔内肾周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前脂肪细胞的形态,对传代至第3代的前脂肪细胞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比较增殖能力的差别,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不同部位获得的前脂肪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增殖活跃,其中腹腔内前脂肪细胞数量更多,呈旋涡状生长。腹腔内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网膜来源的细胞。经成脂诱导分化后,可以诱导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结论采用腹腔内脂肪组织得到的人前脂肪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数量较多、纯度较高、活性更好,可以稳定传代。此种方式获得的前脂肪细胞可以为研究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实验室基础。 杨坤 翟晓艳 郗光霞 范雪梅关键词:脂细胞 腹腔 细胞生物学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为2016-2018年于山西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的肝脏疾病,根据NAFLD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将受试的54例T2DM患者分为3组:T2DM+F0组为NAFLDFS<-1.455,T2DM+F1组为-1.455≤NAFLDFS≤0.676,T2DM+F2组为NAFLDFS>0.676。比较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T2DM+F0组比较,T2DM+F1和T2DM+F2组BMI、腰围、SBP、DBP、FPG、TC、TG、LDL-C、MAGE、HbA1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F2组与T2DM+F1组比较,BMI、腰围、SBP、DBP、LDL-C、MAG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是NAF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1.916(0.831,3.705)]。结论血糖波动MAGE与NAFLDFS独立相关。 范雪梅 赵凌霞 郗光霞 杨坤 李晓丽关键词: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