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 作品数:66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坦布苏病毒感染DF-1细胞入侵途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坦布苏病毒是我国新发易引起家禽出现严重产蛋下降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通过特异性的化学阻断剂预处理DF-1细胞,噬斑计数法检测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相对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对病毒核酸表达的影响,并对影响显著的结果进行吸附和内吞试验。结果显示,网格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和动力蛋白抑制剂dynasore可显著降低病毒滴度和病毒核酸表达,且主要作用于内吞过程,对病毒吸附无影响。胆固醇抽提剂甲基-β-环糊精、小窝蛋白抑制剂genistein及胞吞抑制剂EIPA对病毒滴度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入侵DF-1细胞依赖于网格蛋白和动力蛋白,而不依赖于胆固醇、小窝蛋白和胞吞作用。
- 章丽娇李银刘青涛刘宇卓韩凯凯赵冬敏黄欣梅杨婧
- 关键词:入侵
- 鸭圆环病毒ORF-C1基因的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鸭圆环病毒(DuCV)感染能够引起鸭的免疫抑制,引起多种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在我国鸭群中广泛流行。为了解DuCV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山东、江苏和贵州3个省份的19个鸭场的样品进行了PCR测定,并对DuCV的ORF-C1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PCR测定结果显示,19个鸭场中有9个鸭场的样品为DuCV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7.4%;ORF-C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9株DuC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4%~100%和82.2%~100%,与NCBI中已公布的Du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7.8%~99.5%和71.5%~-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株DuCV全部属于DuCV-1b亚型,其中有7株在同一分支上,与D11-JW-001等韩国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另外2株则与山东、广西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此外,与已公布的毒株相比,9株DuCV都在158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由E/D变为L/P。上述结果表明,DuCV-1仍然为我国鸭群中的优势流行基因型,但病毒的基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应该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 吕振环赵莎卢凤英杨婧韩凯凯黄欣梅赵冬敏章丽娇吴凤瑶刘宇卓李银刘青涛张小飞
- 关键词:鸭圆环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 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19年
- 根据GenBank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编码基因,使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筛选出特异的保守片段,设计3对引物H5-P1/H5-P2、H7-P3/P4和H9-P5/P6。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5、H7、H9亚型禽流感的三重RT-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可同时检测出样品中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RNA的敏感性分别达2.80、10.50、5.73pg/μL,该方法检测其他相关病毒时均为阴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40份禽流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此诊断方法检出时间早,且特异、敏感、经济、快速,可普遍推广,在禽流感诊断和防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赵冬敏吴青赵翰飞刘青涛杨婧黄欣梅刘宇卓韩凯凯毕可然李银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亚型H7亚型H9亚型
- 引起坦布苏病毒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抗原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引起坦布苏病毒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抗原的应用。所述的引起坦布苏病毒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引起坦布苏病毒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抗原在制备坦布苏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 赵冬敏章丽娇韩凯凯黄欣梅杨婧刘宇卓刘青涛李银
- 文献传递
-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明确鹅坦布苏病毒(GTUMV)E蛋白结构域I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GTMUV E蛋白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等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人工合成方法获得GTMUV E蛋白结构域I的编码基因(EI基因),并与携带GST标签的p GEX-4t-1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后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并以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是否有免疫原性。【结果】合成获得的E1基因片段为411 bp,将其插入p GEX-4t-1载体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1-EI。阳性重组菌经1 mmol/L IPTG诱导5 h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最高峰,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41.0 k Da。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与GST标签抗体和E蛋白阳性血清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到预期的目的条带。【结论】GTMUV E蛋白结构域I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且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GTMUV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 赵冬敏黄欣梅刘宇卓韩凯凯杨婧谢星星刘晓燕李银
- 关键词:E蛋白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 一种基于RT-RPA和CRISPR/Cas12a的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组合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T‑RPA和CRISPR/Cas12a的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组合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所述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组合物包括RT‑RPA恒温扩增体系和CRISPR/Cas12a检测体系;所述RT‑RPA恒温扩...
- 章丽娇吴凤瑶刘青涛赵冬敏韩凯凯黄欣梅杨婧卢凤英刘宇卓李银张小飞
- 17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遗传分析
- 引言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呼吸系统和全身败血为特征的禽类传染病.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虽然属于低致病性AIV,但是因为分布广泛,能造...
- 黄欣梅李银刘宇卓赵冬敏杨婧韩凯凯
- 鸭抗病毒基因Viper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研究
- Viperin是一种由Ⅰ型和Ⅱ型干扰素诱导的宿主蛋白,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到哺乳动物体内,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本研究以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原材料,通过RT-PCR扩增得到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成功亚克隆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 韩凯凯李银毕可然刘宇卓刘青涛赵冬敏杨婧黄欣梅
- 关键词:病毒感染抗病毒基因基因克隆抗原性
- 抗原浓缩技术研究进展
- 2019年
- 动物疫病是危害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疫苗免疫又是目前防控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兽用多联疫苗的免疫效力,去除杂质,减少临床上的免疫不良反应,需要对抗原进行浓缩。疫苗的抗原浓缩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杂质以提高单位体积抗原含量,同时要防止抗原的免疫原性受到破坏,对整个浓缩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如何选择合适且高效的抗原浓缩方法尤为重要。文章对近年来抗原浓缩技术的研究及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选择抗原浓缩技术提供参考。
- 田宇杰李银章丽娇刘青涛韩凯凯杨婧刘宇卓赵冬敏刘娜王梦瑶嵇辛勤
- 关键词:抗原蛋白质纯化疫苗
- 一种同时表达FAdV-4纤突蛋白1与纤突蛋白2基因的DNA疫苗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表达FAdV‑4纤突蛋白1与纤突蛋白2基因的DNA疫苗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重叠PCR扩增技术,将FAdV‑4的纤突蛋白1与纤突蛋白2基因通过2A肽基因...
- 刘青涛李银杨婧黄欣梅赵冬敏韩凯凯刘宇卓章丽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