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峻山

作品数:331 被引量:4,273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6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9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1篇学成
  • 169篇化学成分
  • 59篇化学成分研究
  • 51篇活性
  • 39篇黄酮
  • 36篇中药
  • 35篇植物
  • 33篇药理
  • 29篇三萜
  • 27篇化合物
  • 23篇类化
  • 19篇色谱
  • 18篇类化合物
  • 17篇药理活性
  • 17篇酮类
  • 16篇皂苷
  • 16篇萜类
  • 12篇药用
  • 10篇药用植物
  • 10篇细胞

机构

  • 30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药用植物研究...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微量化学...
  • 6篇广西师范学院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 6篇中国协和医科...
  • 5篇广东药学院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桂林医学院
  • 4篇解放军军需大...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药学会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海南医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山东轻工业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31篇杨峻山
  • 66篇许旭东
  • 36篇肖培根
  • 32篇马国需
  • 32篇鞠建华
  • 24篇郭顺星
  • 23篇袁经权
  • 20篇王春兰
  • 19篇刘东
  • 19篇张聿梅
  • 14篇吴海峰
  • 13篇王立为
  • 13篇林耕
  • 12篇赵杨景
  • 12篇邹忠杰
  • 11篇周亮
  • 11篇任玉琳
  • 10篇王玉萍
  • 10篇王芳生
  • 10篇缪剑华

传媒

  • 83篇中国药学杂志
  • 45篇中草药
  • 36篇中国中药杂志
  • 25篇药学学报
  • 8篇天然产物研究...
  • 7篇国外医药(植...
  • 6篇波谱学杂志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5篇Acta B...
  • 4篇中药材
  • 4篇Journa...
  • 4篇Chines...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化学学报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 3篇中国药学会学...
  • 3篇第八届全国中...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19篇2008
  • 23篇2007
  • 18篇2006
  • 40篇2005
  • 21篇2004
  • 10篇2003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波谱学规律的探讨被引量:9
2001年
根据天然 9,1 9 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的 7种结构类型 ,对其光谱学特征 (红外、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 )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这项工作对于区分此类骨架的不同结构类型、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及其立体化学极为有帮助 .
鞠建华刘东杨峻山
关键词:结构特点立体化学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谱学特征
不同地区薏苡仁丙酮提取得率比较及贵州薏苡仁脂肪酸的GC-MS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评价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重量法及薄层色谱法对 13个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的油脂含量及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应用GC MS技术分析了贵州产薏苡仁脂肪酸成分。结果 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其丙酮提取物成分相近 ,得率存在差异。结论 薏苡仁中药材的质量与其种内变异是相关的 ,本实验为评价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药材提供了依据。
张聿梅杨峻山赵杨景李先恩
关键词:薏苡仁脂肪酸GC-MS分析丙酮中药
羊耳菊的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11
2007年
研究了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根的化学成分,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东莨菪苷(Ⅰ),二十八烷酸(Ⅱ),三十三烷(Ⅲ)以及5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别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Ⅳ),(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三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Ⅴ),(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Ⅵ),(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五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Ⅶ),(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六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Ⅷ)。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郭启雷杨峻山刘建勋
关键词:羊耳菊化学成分
山蒟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研究山蒟(PiperhanceiMaxim)藤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Ⅰ),N反式阿魏酰酪胺(Ⅱ),马蔸铃内酰胺AⅢa(Ⅲ),马蔸铃内酰胺AⅡ(Ⅳ),香草酸(Ⅴ),藜芦酸(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亮杨峻山涂光忠
关键词:山药化学成分生物碱
沙漠人参——肉苁蓉被引量:24
2011年
为集中报道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中药肉苁蓉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进一步开发利用肉苁蓉属植物资源,促进我国肉苁蓉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发展和西部生态环境治理,本刊和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共同策划组织了两期“肉苁蓉专栏”(分别刊发于《中国药学杂志》2011年第12、14期),以飨读者。这些文章集中报道了我国肉苁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涉及肉苁蓉属植物的资源、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与该属植物有关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制剂、药理、药动学、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本专栏得到杨峻山、屠鹏飞、蒲小平、郭玉海、陈君、姜勇、马双成等编委、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及广大作者、读者的积极响应,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杨峻山
关键词:人参植物资源
多花黄芪的三萜皂甙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 collected from Qinghai province, they were identified with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methods as astrasiversianin Ⅴ (1), astragaloside Ⅳ (2), astragaloside Ⅱ(3), astrasiversianin Ⅵ(4), astramembrannin Ⅱ(5). Pharmacological test showed that astragaloside Ⅳ cound improve heart failure significantly.
潘飞杨峻山冯毓秀
关键词:黄芪属三萜皂甙药用植物
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Ⅶ.丙酮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3
1991年
自人工液体发酵生产的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Armiilaria meilea(Vahl.exFr.)Quel.]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和MS)分析,其中一个为已知物4′-methylmelledonal(Ⅰ),两个为新化合物即密环菌丑素(armillaritin)和蜜环菌寅素(armillarivin),其结构分别为式Ⅱ和Ⅲ。另外五个为已知物赤藓醇(D-erythritol),甘露醇(Dmannitol),杜鹃花酸(azclaic acid)、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和甘油醇-α-单油酸酯(glycerin-α-monooleate)。
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冯孝章于德泉梁晓天
关键词:蜜环菌化学成分丙酮
五味子科植物三萜成分被引量:31
2003年
目的 介绍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到的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 ,为植物资源利用开发提供线索。方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 ,进行归纳、分析加以综述。结果与结论 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到 34个三萜化合物 ,具抗肿瘤与抗HIV活性 ,值得深入研究。
周英杨峻山王立为肖培根
关键词:五味子科三萜五味子属南五味子属
一种环菠萝蜜烷三萜皂甙新化合物及其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从铁破锣全草或根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它具有式(1)化学结构通式和钙离子拮抗作用活性,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药物方面的用途,特别是在制备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杨峻山鞠建华
文献传递
Determination of Liquiritigenin, Liquiritin, Isoliquiritigenin and Isoliquiritin in Extr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junzi Decoction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被引量:4
2005年
Aim An HPLC-UV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eparation, Sijunzi deco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ur flavonoid marker compounds, liquiritigenin, liquiritin, isoliquiritigenin, and isoliquiritin, from Radix Glycyrrhiza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his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reversed-phase C18 column by using a gradient elution with mobile phase of (A) water-formic acid (100∶0.04, V/V) (pH 3) and (B) acetonitrile. The mobile phase gradient was set from 0-5 min at 10% of B and 45 min to 90% of B. The assay was carried out at a flow rate of 0.2 mL·min-1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s at 280 nm and 368 nm. Results The extract (25 mg·mL^-1) of Sijunzi decoction contains 1.47 μg·mL^-1 liquiritigenin, 16.40 μg·mL^-1 liquiritin, 0.66 μg·mL^-1 isoliquiritigenin, and 2.12 μg·mL^-1 isoliquiritin. The recoveries for the sample preparation of the markers were 102.2%, 97.7%, 100.3%, and 99.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This study reports a routine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components in Sijunzi decoction by HPLC.
刘扬杨峻山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