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军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杭州市环境保护科研课题计划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三点比较式臭...
  • 2篇污染
  • 2篇恶臭
  • 1篇有机物
  • 1篇能见度
  • 1篇排放标准
  • 1篇尾气
  • 1篇污染监测
  • 1篇污染因子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 1篇颗粒物
  • 1篇控制研究
  • 1篇灰霾
  • 1篇挥发
  • 1篇挥发性有机
  • 1篇挥发性有机物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机动车尾气

机构

  • 5篇杭州市环境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杨成军
  • 3篇林丰妹
  • 3篇凌晨
  • 3篇焦荔
  • 3篇洪盛茂
  • 3篇张丽娜
  • 3篇张昊
  • 3篇张海洋
  • 2篇毕晓辉
  • 2篇冯银厂
  • 2篇应方
  • 2篇包贞
  • 2篇蒋智伟
  • 2篇华融泓
  • 2篇张裕芬
  • 2篇姚琳
  • 1篇姚晗
  • 1篇许燕冰
  • 1篇陈建民
  • 1篇常杰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杭州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了夏季杭州市主要类型道路(隧道、快速道路、主干道和支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以及2010年11月—2011年7月间快速道路空气中VOC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道路空气中VOC浓度显著大于风景区内VOC浓度,隧道浓度最高(828.4μg·m-3),其它道路空气中VOC浓度随着车流量减少而降低.源解析结果发现道路空气中VOC的主要贡献者为机动车排放,但同时也受到溶剂挥发、煤或生物质燃烧的影响,风景区内VOC则受煤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影响更大.快速道路空气中VOC浓度和反应活性由机动车排放、植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决定,呈现夏>秋>冬>春的季节变化特征.机动车排放的烯烃和芳香烃是道路空气中主导的活性VOC物种,说明机动车排放是杭州市大气反应活性的最大贡献者.此外,在夏、秋季节,植被排放的异戊二烯显著的增强了道路空气中VOC的反应活性.
应方包贞杨成军姚琳朱利中焦荔洪盛茂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
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
洪盛茂焦荔冯银厂陈建民马万里颜鹏常杰何曦徐昶叶贤满沈建东杨成军孙鸿良徐鸿杨乐包贞林丰妹应方毕晓辉孔令东葛滢张裕芬高丽娜齐冰杜荣光姚琳祝斌管丽莉张天何纪平姚晗张丽娜凌晨张海洋朱英俊张昊
背景与来源:近年来,杭州市区灰霾现象发生比较频繁,每年发生天数都在150天左右,对市民身体健康、城市生态建设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针对灰霾现象成因及控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
关键词:
恶臭标准测定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改进设想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为臭气浓度定量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操作技术规程,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但因该方法主观性较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文章对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装置及样品分析环节进行了改进,同时增加了臭气浓度与臭气...
LIN Fengmei林丰妹张海洋ZHANG HaiyangLING Chen凌晨ZHANG Hao张昊JIANG Zhiwei蒋智伟ZHANG Lina张丽娜杨成军YANG ChenjunHUA Ronghong华融泓
关键词:恶臭污染排放标准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大气监测
恶臭标准测定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改进设想
因恶臭测定是嗅辨员的完全主观性行为,因此在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本文就恶臭测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设想。
林丰妹张海洋凌晨张昊蒋智伟张丽娜杨成军华融泓
关键词:恶臭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文献传递
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消光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2010年8月在杭州市朝晖、云栖、杭钢和下沙4个点位采集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对其主要消光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SO42-、NO3-、NH4+、OC和EC等.同时在朝晖点位对多种气态污染物和多个气象要素进行了同步观测,以评估杭州市能见度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RH、SO2和NO2均与能见度呈一定负相关关系.4个监测点位颗粒物浓度变化均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0.4~0.7μm和9.0~10μm粒径段.以3.3μm为粗细颗粒的分界线,不同监测点位PM10中粗、细颗粒所占比例均等.水溶性离子消光组分的浓度大小顺序为:SO42-〉NH4+〉NO3-.SO42-、NO3-和NH4+均显单峰结构,SO42-和NH4+的峰值出现在0.4~1.1μm的粒径段,NO3-峰值出现在5.8~10μm粒径段.OC显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4~0.7μm粒径段;EC显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4~0.7μm和2.1~3.3μm范围内.因而,要解决杭州的能见度问题,应减少细颗粒物,尤其是粒径〈1.1μm的颗粒物的污染.NO3-、SO42-、OC和EC对杭州市颗粒物消光能力相对贡献率之比为2.2%:13.7%:29.8%:43.8%.因此要有效控制杭州市大气能见度的降低趋势,首要的就是控制EC的主要排放源,即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王琼毕晓辉张裕芬杨成军洪盛茂焦荔冯银厂
关键词:能见度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