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国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3篇日常生活能力
  • 3篇卒中后
  • 3篇脑卒中后
  • 3篇康复
  • 2篇抑郁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缺损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梗
  • 2篇脑血
  • 2篇氟西汀
  • 1篇丁螺环酮
  • 1篇血管
  • 1篇血栓患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机构

  • 4篇温州市第三人...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杨晓国
  • 5篇陈晓顶
  • 3篇范录平
  • 3篇林一均
  • 2篇李育新
  • 1篇张有超
  • 1篇黄国胜
  • 1篇王晶晶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丁螺环酮提高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改善脑血管意外(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共济失调症状的中风患者30例,给予口服丁螺环酮治疗。评定治疗前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得分,并与未服丁螺环酮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在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都有明显提高(<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丁螺环酮短期内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杨晓国范录平陈晓顶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药物疗法丁螺环酮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了采用治疗脑卒中的常规用药以外加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治疗脑卒中的常规用药,采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记录认知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高于治疗前WM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认知障碍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杨晓国林一均范录平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早期骨盆控制训练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骨盆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2个月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早期引入骨盆训练能有效恢复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李育新王晶晶黄国胜陈晓顶杨晓国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腹型肥胖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脑血栓患者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原因。方法选择病情稳定的脑血栓患者125例,根据腰围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测定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TNF-a、IL-6和C反应蛋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用于评价阿司匹林抵抗和各种危险因素的联系程度。结果腹型肥胖组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TNF-a、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年龄、TNF—a、IL-6和C反应蛋白是脑血栓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型肥胖脑血栓患者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增加有关,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该类患者。
杨晓国
关键词:脑血栓阿司匹林抵抗腹型肥胖炎症因子
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的使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李育新陈晓顶杨晓国
关键词:后肩痛脑卒中肩关节疼痛康复治疗中风后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氟西汀)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评定氟西汀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MESSS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周两组间HAMD、MESSS和M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能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范录平杨晓国林一均陈晓顶张有超
关键词:氟西汀脑梗死抑郁日常生活能力
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等以上程度的抑郁表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16分,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用氟西汀胶囊(百优解胶囊,美国礼来公司)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用茴拉西坦胶囊(100mg/d)作为安慰剂做对照治疗。用MESS、HAMD和ADL量表(简化巴氏指数)对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程度和ADL。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MESSS和ADL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周两组间HAMD、MESSS和AD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西汀能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杨晓国林一均陈晓顶
关键词:脑梗塞氟西汀抑郁日常生活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