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晰晰 作品数:10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省安国市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26例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6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可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曹东 杨晰晰 石宇 刘双敬关键词:高血压脑病 脑水肿 颅内压 QT间期延长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2012年 患者,女,30岁,主因发作性抽搐15年余,加重30分钟于2011年8月23日20:10来保定市急救中心就诊。患者自诉于15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突发抽搐,约2~3分钟后自行缓解,醒后不能回忆发作时情况。后每年发作1~2次,以情绪激动时易发作,有时伴小便失禁。多次就诊未明确诊断,一直按“癫痫”间断服用“丙戊酸钠”治疗。 曹东 杨晰晰 刘士超关键词:心动过速 室性 心电描记术 老年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2012年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致死和致残的并发症,其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Framingham心脏中心研究证实,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增加1倍。 杨晰晰 曹雪滨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老年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作者单位急诊就诊的52例高血压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行20%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达96.2%(25/26);其颅压下降的起效、高峰、持续时间及降压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可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曹东 杨晰晰主动脉夹层致截瘫1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主因"胸部以下痛觉消失,双下肢不能活动4d"就诊。患者于就诊前4d上午7点左右晨练向前弯腰后自觉腰部扭伤,同时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10min后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伴有小便不能,休息半小时后无缓解,就诊当地医院,查体胸部以下痛觉消失,触觉正常,拍胸腰椎片:胸腰椎退行性改变,右上腹部钙化密度影,颅脑CT提示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降主动脉夹层;胸脊髓MRI提示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行胸腹部CTA提示:降主动脉壁间血肿,未发现破口。 杨晰晰 曹东关键词:降主动脉夹层 双下肢乏力 腰椎退行性改变 截瘫 腰部扭伤 脊髓MRI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睡前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20 mg/d,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8周。统计3组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12周后的血压、血脂、hs-CRP、IL-6、TNF-α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TC、LDL-C、hs-CRP、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的TC分别为(5.89±0.53)mmol/L、(5.11±0.53)mmol/L和(4.92±0.23)mmol/L,相应3组治疗后的LDL-C分别为(3.09±0.71)mmol/L、(2.69±0.33)mmol/L和(2.21±0.31)mmol/L,而hs-CRP分别为(6.84±0.63)mg/L、(5.79±0.98)mg/L和(4.49±1.01)mg/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的TC、LDL-C、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2组的LDL-C、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剂量20 mg/d比10 mg/d效果更好。 房伟 韦红梅 姜爱华 杨晰晰 张同乐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CHF合并PA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组均以5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PAF发作频率、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F发作频率、Pmax和Pwd、6min步行距离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CHF合并PAF,可使患者Pmax及Pwd显著改善,使房颤发作减少,并有利于改善因PAF发作导致的CHF患者心功能恶化。 曹东 杨晰晰 石宇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 老年心房纤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心房纤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慢性心力衰竭、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多,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房纤颤的发病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老年心房纤颤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老年心房纤颤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作一综述。1老年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人群中总的心房纤颤发病率为0.15%~1%,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40岁为0.1%,〉65岁达6%。 杨晰晰 曹东关键词:心房纤颤 老年 临床流行病学 快速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发病率 主动脉夹层致咯血1例分析 2012年 对主动脉夹层致咯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0岁。主因痰中带血3个月,加重3d就诊。患者于就诊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未予特殊处理。于就诊前3d前患者咯血加重,约150ml/d,曾就诊当地医院,考虑咯血为支气管扩张所致,建议转院继续治疗。 曹东 杨晰晰CARTO系统引导下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5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在CARTO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消融术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并随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老年房颤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0~76(66.78±4.09)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5例,永久性房颤(<2年)2例。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术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连续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年消融成功率为80%。术后发生心包填塞1例(2%),经心包穿刺置管术后缓解;术后发生无压塞症状的心包少量积液2例(4%),术后出现双侧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1例(2%);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4%)。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的(成功组)40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LAD)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窦性心律未能维持的(复发组)10例患者,LA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平均LAD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1.12) vs (0.40±0.61)mm,P<0.01],但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共复发10例(20%),其中2例(4%)为永久性房颤患者,3例(6%)为持续性房颤患者,5例(10%)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老年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术前LAD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杨晰晰 崔英凯 马永娜 解亚楠 曹雪滨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