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免疫
  • 2篇细胞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吸附
  • 2篇免疫组化
  • 2篇鼻炎
  • 2篇SMAC
  • 2篇XIAP
  • 2篇变应性
  • 2篇常年性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血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导航
  • 1篇源性
  • 1篇脓肿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4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5篇杨欣
  • 4篇徐艳萍
  • 3篇朱文会
  • 2篇王悦
  • 2篇孟粹达
  • 2篇夏轶男
  • 1篇冯青杰
  • 1篇王锡温
  • 1篇王悦
  • 1篇黄芳林
  • 1篇刘敩
  • 1篇文连姬
  • 1篇李阳阳
  • 1篇汤翠华
  • 1篇赵明
  • 1篇何晓

传媒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mac和XIAP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Smac和XIAP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1例LSCC组织和10例正常腭帆黏膜(NVPM)组织中Smac和XIAP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结果及相关性。结果 Smac在LSCC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VPM组(P<0.01),XIAP在LSC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VPM组(P<0.01)。Smac和XIAP在LSCC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 Smac在喉癌组织中的低表达、XIAP在喉癌中的高表达与LSCC的发病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汤翠华徐艳萍杨欣黄芳林何晓李阳阳
关键词:免疫组化喉癌
Smac和XIA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Smac和XIA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 1例术前未行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喉正常粘膜组织标本中凋亡相关蛋白Smac...
徐艳萍杨欣王悦朱文会
关键词:SMACXIAP喉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影像导航下一例多发性耳源性脑脓肿的处置体会被引量:4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农民,右侧慢性中耳炎病史10年,曾在当地医院诊治一直未愈,并伴有右侧听力明显下降,5天前因感冒后耳流脓加重,轻度头痛,3天前开始出现发热、恶心、剧烈头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症状持续加重,于2015年4月24日急诊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96次/分,神志清,精神差,走路不稳,查体基本合作,右侧耳道内有恶臭脓性分泌物,耳道内段充满肉芽,鼓膜窥不到,音叉检查:R:骨导大于气导,W:偏向右侧,因患者病情较重未行纯音测听检查,有颈项强直,巴彬斯基征阳性。
王锡温杨欣
关键词:影像导航脑脓肿穿刺术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7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IL-27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R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7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性AR患者IL-17蛋白水平升高(t=-5.654,P<0.01),IL-27蛋白水平降低(Z=4.944,P<0.01),IL-27蛋白水平在对照组、轻度持续性AR组、中重度持续性AR组比较,P均<0.05。IL-17与IL-27在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22)。结论 IL-17、IL-27在A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免疫治疗可能成为AR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王悦徐艳萍冯青杰朱文会刘敩夏轶男孟粹达杨欣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7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胸腺调节趋化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腺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64例AR患者和16例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外周血中TARC及Eotaxin-2水平。结果①AR患者血清中TARC及Eotaxin-2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均值分别为0.476±0.038、2.661±0.902,与NAR组比较OD均值为0.425±0.030、1.055±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2.731,P<0.05)。②轻度持续性AR患者与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TARC OD均值分别为0.450±0.035、0.490±0.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011),而与N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3.080,P=0.010)。③轻度持续性AR患者与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Eotaxin-2 OD均值分别为2.660±0.900、3.13±1.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032),而与N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4、5.900,P=0.034)。④AR患者血清中TARC与Eotaxin-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80,P<0.01)。结论 TARC及Eotaxin-2在轻度持续性AR及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可能因TH2反应导致AR的发生,但其增高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朱文会徐艳萍文连姬王悦赵明夏轶男杨欣孟粹达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