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灸
  • 4篇电针
  • 3篇针刺
  • 3篇疗效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疗法
  • 2篇突出症
  • 2篇中医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卒中
  • 2篇温针灸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杨海峰
  • 4篇彭辉
  • 1篇张美英
  • 1篇姬卫东
  • 1篇刘晓梅
  • 1篇温秀兰
  • 1篇周海云
  • 1篇王遂山

传媒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独活寄生汤配合中医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58例(96.6%,58/60),对照组治疗有效47例(78.3%,47/60),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的37例患者中共有8例(21.62%,8/37)复发,对照组显效的16例患者中共有9例(56.25%,9/16)复发,研究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杨海峰彭辉刘晓梅
关键词:温针灸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
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总结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8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骨密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骨密度。
杨海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医药疗法补肾壮骨汤
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8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杨海峰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电针火罐
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止痛疗效和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杨海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腹针穴位注射电针
项五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项五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2组均采取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予项五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Barthel指数(BI)、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与风痰瘀阻证症状(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痰多、舌质暗)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BI和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治疗组2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五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吞咽障碍和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杨海峰刘琰彭辉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风痰瘀阻证针刺疗法生活质量
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杨海峰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针灸疗法
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性瘫痪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功能训练,针灸治疗采用头针加体针,对照组行单纯功能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2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别为36.86±7.45、65.91±1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29.05±5.32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3.61(P〈0.01)。结论: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杨海峰彭辉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灸
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软瘫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电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及简化Fugl-Meyer量表对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4例和10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由0级升高至1~2级,且电针组治疗有效率(68.57%)明显高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电针组的改善幅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软瘫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张力,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周海云姬卫东王遂山张美英杨海峰温秀兰
关键词:电针脑卒中软瘫肌张力
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TDP治疗,观察两组VAS和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VAS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杨海峰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运动疗法电针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在入院接受评估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运动功能(FMA)、生活能力(ADL)、步行能力(Holden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瘀热阻窍中风患者主次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心烦、燥扰不宁、神昏谵语、潮红、腹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olden分级比较有差异,观察组5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是预防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杨海峰彭辉刘琰
关键词:针刺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