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稼祥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2例原发性乳腺癌黏着斑激酶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黏着斑激酶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对原发性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检测 4 2例原发性乳腺癌黏着斑激酶蛋白质表达丰度以及 397酪氨酸位点 (Try3 97)磷酸化状态。结果 4 2例病例中 ,2 6例黏着斑激酶表达 ,约占 6 1.90 % (2 6 / 4 2 ) ,其中 76 .92 %病例伴发淋巴结转移 (2 0 / 2 6 ) ,2 3.0 8%未发生淋巴结转移 (6 / 2 6 ) (P >0 .0 5 ) ;2 6例表达黏着斑激酶的病例中 ,16例发生黏着斑激酶蛋白质Try3 97位点磷酸化 ,占 6 1.5 3% (16 / 2 6 )。 16例发生Try3 97位点磷酸化的病例有 15例伴发淋巴结转移 ,阳性率为 93.75 % (15 / 16 ) ,仅 6 .2 5 %病例未发生转移 (1/ 16 ) (P <0 .0 5 )。结论 黏着斑激酶Try3 97位点磷酸化可能参与原发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 朱宁生江歌丽杨稼祥刘晓渝肖觉张代奎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癌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ION
- 原发性乳腺癌10q23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对FAK磷酸化影响
- 2005年
- 目的 了解10q23区域的杂合型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原发性乳腺癌FA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位于10q23的4对微卫星标记物,通过PCR方法检测杂合型缺失;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和Western blot检测FAK蛋白质表达和磷酸化。结果 44例样本中,14例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标记物的杂合型缺失,LOH发生率为 31.82%(14/44)。在 14 例发生LOH的病例中,57.14% (8/14)PTEN蛋白质表达缺失, 64.29%(9/14)发生 FAK磷酸化。结论 10q23 区域等位基因的缺失降低了PTEN的表达,进而影响FAK磷酸化程度。
- 朱宁生江歌丽杨稼祥刘晓俞肖觉张代奎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癌LOHPTENF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