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东
- 作品数:8 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窗口期血清的检出被引量:21
- 2001年
- 目的 搜索高危人群中HIV抗体“窗口期”样品。方法 使用HIV抗体检测、HIV 1 p2 4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等多种方法对 1 580份高危人群血清和血浆进行筛查。结果 发现 1份样品抗体检测为阴性 ,p2 4抗原检测为阳性 ,病毒载量HIV 1RNA含量极高 ,拷贝数为每毫升 41万 (RT PCR法 )和 76万 (NASB法 )。结论 该份样品HIV抗体水平极低 ,用国内目前使用的进口和国产HIV抗体检测试剂均不能检出 ,确定其为
- 强来英林旭东裴丽健沈彤庆邵一鸣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24抗原抗体检测窗口期
- 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_4^+之间关系分析被引量:62
- 2003年
- 目的 分析中国成人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频率与CD+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0~ 2 0 0 1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 160例成人HIV感染者 /AIDS患者CD+4 、CD+8进行跟踪分析。结果 ( 1)CD+4 >5 0 0个 / μl 66人次 ( 12 7% ) ,CD+4 为 2 0 0个 / μl~ 5 0 0个 / μl 2 12人次 ( 41 1% ) ,CD+4 <2 0 0个 / μl 2 3 4人次 ( 45 3 % )。在CD+4 <个 2 0 0 / μl中 ,CD+4 <10 0个 / μl 12 8人次 ( 2 4 8% ) ,CD+4 <5 0个 / μl 89人次( 17 2 % )。 ( 2 )CD+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3 3人次 ( 15 6% )。CD+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70人次 ( 72 6% ) ,CD+4 为 10 0个 / μl~ 2 0 0个 / μl之间发生机会性感染 42人次 ( 3 9 6% ) ,CD+4 <10 0个 / μl发生机会性感染 12 8人次 ( 98 4% ) ,其中CD+4 <5 0个 / μl发生机会性感染 87人次 ( 97 8% )。 结论 中国成人HIV感染者 /AIDS患者在CD+4 >2 0 0个 / 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 ,CD+4 <2 0 0个 / 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 ;CD+4 <10 0个 / μl和 <5 0个 / μl时 ,感染率约为 10 0 %。
- 张可董培玲强来英林旭东吴昊蒋岩徐莲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会性感染CD4^+细胞计数
- 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病原学和免疫学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的关系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实验指标在临床进展中的意义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我国190例HIV感染样品进行了测定,主要指标包括血浆病毒载量、P24抗原检测,病毒培养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血浆HIV病毒载量、CD4计数及CD4/CD8比值与临床进程明显的相关(P<0.01);血桨p24抗原检测阳性率在实验数据中未表现与临床发病明显的相关性;病毒培养阳性率与临床发病状况有关;CD8计数与感染时间和发病有相关关系,在发病病人中CD8略现下降(P=0.01)。以上指标中病毒载量与CD4计数及CD4/CD8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与血浆P24抗原则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血浆HIV病毒载量、CD4计数及CD4/CD8比值是HIV感染临床进程的重要指标;血浆P24抗原检测阳性率对判断疾病临床进展价值不大;病毒培养阳性率与临床发病状况有关,可作为临床发病的辅助指标;CD8计数与感染时间和发病有相关关系,其意义有待进一步考察。
- 林旭东徐莲芝裴丽健董温萍强来英强来英
-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学指标HIV病原学
- 国产抗-HIV ELISA诊断试剂质量提高的血清学证实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国产抗 HIVELISA诊断试剂质量提高情况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的试剂质量考核血清盘 ,对 3种国产抗 HIVELISA试剂质量考核 ,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 0 0 1年生产的抗 HIVELISA诊断试剂敏感性比 1998、1999年的试剂明显提高 ,阳性漏检率明显减少。结论 国产抗 HIVELISA诊断试剂质量在不断提高 。
- 强来英林旭东沈彤庆裴丽健邢辉邵一鸣
- 关键词:抗-HIVELISA试剂血清学艾滋病
- 我国首次发现的HIV-1和HIV-2双重感染样品中病毒部分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上海市卫生检疫局送检了一例HIV - 1和HIV - 2抗体检测均呈阳性的双重感染样品 ,对其感染的HIV前病毒的 gag和env基因区进行了序列分析 ,首次阐明我国发现的HIV双重感染样品的HIV部分基因特征。从HIV感染者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提取前病毒DNA ,分别使用HIV 1和HIV 2特异性引物用套式PCR扩增HIV 1和HIV 2的部分基因区。PCR产物不经克隆直接测序 ,经GenBank检索并使用GCG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其中感染的HIV 2毒株中gag基因区与德国株HI2PEI2KR相似 ,基因离散率仅为8 1% ,env基因C2 -V3区与来自几内亚比绍的HIV 2U0 5 35 8株最近 ,离散率为 13 0 4% ,在其 gp36区发现与HIV 2U0 5 35 8基因离散率为 10 6 3% ,两个毒株均属HIV 2中的A亚型。而其HIV 1型毒株在 gag和env区都与从尼日利亚分离的H92NG0 83株相似 ,属HIV 1的G亚型。本文首次对我国发现的HIV 2型毒株进行了主要基因区的序列分析 ,表明在非洲较常见的HIV 2A亚型和HIV 1G亚型毒株 ,已随援外劳工传入我国。
- 邢辉潘品良冯毅林旭东于健石龚新昌戴玉琳邵一鸣
- 关键词:HIV-1HIV-2
- 云南瑞丽HIV-1感染长期存活者的病毒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长期不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感染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终点以共培养上清液中的p24抗原作为病毒生长的评价指标。结果 (1)从15例长期不进展者分离到4株病毒,占26.7%。同时取该地区HIV-1感染进展者血样20份,分离到14株病毒,阳性率为70.0%;(2)病毒分离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病毒的分离率与CD_4细胞数有明显关系,CD_4细胞数越高,分离率越低。反之,CD_4细胞数越低,病毒分离率越高。此外,去除CD_8细胞后可以显著提高病毒的分离率;(3)病毒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均属生长缓慢、低滴度、非致细胞融合型(NSI型),在T细胞不能生长的病毒;(4)大部分进展者分离株与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没有显示区别。结论 长期不进展者与大部分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推测病毒学因素可能不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疾病进展的其它因素,如免疫因素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 蒋岩林旭东曹尚王桂杰张辉段一娟段松邵一鸣
- 关键词:长期存活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IV-1
- 国内部分厂家的HIV抗体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估被引量:12
- 2004年
- 强来英沈彤庆林旭东潘启超康来仪邵一鸣
- 关键词:HIV抗体试剂
- 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计数在HIV感染者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病毒载量检测和CD4 + 计数在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HIV感染者临床病例 73例进行了实验室和临床观察 ,其中包括 6例鸡尾酒治疗病例、36例中药试验性治疗病例及 31例未进行治疗的感染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 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并且在其后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CD4 + 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并在其后持续升高。在整个观察期间 ,中药治疗组的病毒载量检测和CD4 + 计数水平与未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 ,但在临床症状观察中中药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和CD4 + 计数试验是评价抗HIV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 林旭东徐莲芝冯毅李洁裴丽健沈彤庆邵一鸣
- 关键词:HIV感染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计数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