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旭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血管
  • 7篇多态
  • 6篇心肌
  • 6篇血压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多态性
  • 5篇颈动脉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高血压
  • 4篇血管紧张
  • 4篇血管紧张素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病
  • 3篇血管紧张素转...
  • 3篇血管紧张素转...
  • 3篇造影
  • 3篇转换酶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11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梁旭
  • 13篇杨纯玉
  • 6篇董少红
  • 6篇翟丽华
  • 5篇吴瑛
  • 5篇骆瑜
  • 4篇徐笑洋
  • 4篇熊玮
  • 4篇黄璐璐
  • 3篇张少文
  • 2篇吴胜楠
  • 2篇李凤翘
  • 2篇李光展
  • 2篇卢杭桢
  • 2篇翟丽华
  • 2篇林钟文
  • 2篇罗林杰
  • 1篇孙枫
  • 1篇陈德邵
  • 1篇吴佳逢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 ,对比分析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 ,全部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和B超检测颈动脉变化。结果 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7.75 % ;特异性为 70 .2 7% ;阳性预测值为 79.6 3% ;阴性预测值为 81.2 5 %。颈动脉内膜中层最大值 (IMTm)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积分相关分析成显著正相关 (r =0 .4 2 ,P <0 .0 1)。结论 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梁旭孙枫黄璐璐杨纯玉李锦铃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B超检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C型心钠素受体(NPRC-55)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298)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1例及对照者12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CEI/D、NPRC-55、eNOS298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ACEI/DDD基因型频率(48.1%)与对照组(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NPRC-55CC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NOS298DD基因型频率为3.7%,对照组为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D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NPRC-55和eNOS298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具有相关性。
骆瑜熊玮杨纯玉梁旭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比较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的一致性。方法 心肌灌注异常和ST段移位患者 3 0 2例 ,将ST段移位所在心肌部位与灌注异常部位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40例ST段抬高的患者常有心绞痛史 ,并且易为运动诱发 ,运动持续时间较短(P <0 .0 5 )。ST段压低的部位与灌注异常的部位之间存在弱一致性 (Κ =0 .3 6,P <0 .0 1) ;左前降支(LAD)支配节段的灌注异常最常伴有前壁ST段压低 (χ2 =60 6.5 ,P <0 .0 5 ) ;ST段抬高与心肌灌注异常在病变定位上完全一致 (Κ =1.0 0 ,P <0 .0 1)。结论 ST段压低与灌注异常的定位一致性差 ,而ST段抬高则与灌注异常定位显著一致。
张英男郭一玲郑向鹏梁旭董少红
关键词: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心肌缺血
miRNA-146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小分子RNA-146a(miR-146a)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常规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水平,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血浆中的miRNA-146a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IL-1均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中的miR-146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1)。miR-146a与hsCRP呈弱正相关,与IL-1呈强正相关。结论 miR-146a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
骆瑜熊玮杨纯玉梁旭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
海洛因中毒与心功能不全被引量:3
2000年
海洛因中毒患者临床出现急性呼吸抑制的报道多见,以急性心功能不全主要症状的报道仍不多。本文总结了15例因海洛因中毒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例,旨在探讨海洛因对心功能的影响。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1±3.2)岁,均为我院急诊或住院病人。吸毒量0.3~...
梁旭黄志辉罗林杰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海洛因中毒
“生命网”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0
2003年
邱劲军闵娟李丽廉梁旭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664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高血压组(51例)和心肌肥厚组(21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NP C664G基因的多态性,观察CC、GG和CG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C、G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心肌肥厚组中的分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C664G 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7、0.098、0.275,心肌肥厚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6、0.095、0.619,GG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熊玮骆瑜张泽平蒋科威梁旭
关键词:心肌肥厚心钠素基因多态性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脉的微血管血流灌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本文获取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所致的心肌灌注类型,以了解冠脉的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方法:36人先后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Levovist),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按心肌灌注积分指数将病人分为三组。结果:三组病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灌注积分指数明显差异(P<0.001),冠状动脉狭窄度<75%者,病人心肌灌注多为正常,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灌注异常。8例完全阻塞的冠状动脉有不同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表现为不同的心肌灌注类型。结论: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是反映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能够反应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变及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变化,从而弥补冠状动脉造影仅能显示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而无法观察毛细血管水平的心肌灌注之缺限。当心肌灌注不良时,MCE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但要注意侧支循环对心肌灌注之影响,可影响对冠脉病变程度判断的精确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某支冠脉病变时,MCE心肌灌注有助于评价侧支循环状态。
董少红张少文梁旭王增英夏令琼翟丽华杨纯玉袁暖容胡雪松
关键词:静脉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灌注显像
中年男性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因型有E3/E4、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E4/E4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因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因型低。结论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杨纯玉卢杭桢黄璐璐徐笑洋翟丽华梁旭
关键词:载脂蛋白E类基因血脂异常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 (氨氯地平治疗组 ,n =35 )和B组 (培哚普利治疗组 ,n =35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C组 ,n =30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 3个月、1年及 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P <0 0 1)。氨氯地平组与培哚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 (P >0 0 5 ) ,但氨氯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培哚普利组 (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 。
翟丽华李光展吴瑛梁旭董少红杨纯玉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