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飞
- 作品数:56 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经病理证实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对其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原发输尿管癌发生于下段7例,上段2例,中段1例,左肾盂、输尿管、膀胱同时受累2例,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同时发生3例。MSCT上表现为病变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块或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柱状,3例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影像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MS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原发输尿管癌部位、范围,可进行肿瘤分期,是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游瑞雄曹代荣李银官魏为铨江飞林钊
- 关键词:输尿管
- 颌骨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 陈德华曹代荣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颌骨造釉细胞瘤曲面体层摄影多层螺旋CTMRI
- 心包内脂肪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而冠状动脉CTA提示非钙化斑块的患者31例,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93例。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因子后,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异常相关(OR=1.23,95%CI 1.09~1.40,P=0.01)。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较单纯应用Framingham评分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Z=2.08,P〈0.05)。结论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密切相关。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有助于改善对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患者非钙化斑块的预测。
- 胡建平曹代荣游瑞雄郑勇江飞李秀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CT平扫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诊CT平扫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2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平扫表现。结果2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CT平扫均示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宽,管壁毛糙,其中19例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20例见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1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密度改变,3例见肠壁积气,15例见腹腔积液。结论 CT平扫对于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 郑婉静曹代荣郑贤应游瑞雄陈潭辉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CT与MRI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CT与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EG患者的CT、MRI的影像资料。结果黏膜型6例,混合型8例,浆膜型2例,无单纯肌层型EG患者。食管壁肿胀增厚者5例;胃窦壁肿胀增厚者9例,胃黏膜增粗6例;十二指肠黏膜增粗者9例;空肠黏膜增粗者12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回肠黏膜增粗者8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结、直肠增厚者2例;肠系膜渗出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6例;腹腔积液7例。结论 EG的影像表现主要为食管、胃窦部肿胀增厚、胃与小肠黏膜弥漫性增粗、肠壁分层状增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 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陈潭辉李秀梅江飞陈金姐江红玲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 16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应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 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 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曹代荣游瑞雄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钙化心电门控
-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m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CVST)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做出明确诊断...
- 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外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外周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患者19例并行MSCTA检查,对比剂总量80~90 ml,注射流率3.0~3.5 ml/s,扫描延迟时间25~35 s,将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19例外周假性动脉瘤的MSCTA 4例为外科手术证实,15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8例,股深动脉2例,肱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其中17例破口清晰显示,15例瘤腔周边见不规则低密度血栓或高密度血块影,4例仅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载瘤动脉及其破口。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外周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陈小荣曹代荣李银官江飞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外周血管造影术血管成像
- 优化CT检查扫描参数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 目的:分析不同的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准直器宽度、扫描野、扫描容积、重建算法、自动毫安调整技术等因素对多层CT辐射剂量的影响。
- 江飞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27例CT平扫中,25例发现异常表现,其中21例见静脉窦高密度,其中上矢状窦、横窦各15例,乙状窦7例,直窦5例,大脑大静脉及内静脉2例;17例出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其中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0例,脑水肿3例,脑肿胀2例,静脉性血肿2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16例;2例CT平扫正常。21例静脉窦高密度区经MRV(13例)、CTV(19例)和/或DSA(13例)检查确诊为静脉窦栓塞部位。结论:大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可显示特征性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 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CT平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