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亮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损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评估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颅脑外伤患者55例获得随访。使用GCS、GOS和KPS等作为参照,同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由患者自行填写评估。结果WHOQOL-BREF与GOS,GCS,KPS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的生存质量与其主观感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种多维评估量表,也可用于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评价。
- 陶存山吴晓云钱兴皋赵庆荣刘静汪亮李永强
- 关键词:创伤颅脑外伤WHOQOL-BREF
- 严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5年
- 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王冰心汪亮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基底节区出血严重高血压外科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手术技巧
- 视神经管及其相关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以及视神经管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范围的变化.方法 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无颅眶疾病、经甲醛固定的国人尸头,在放大5~25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结果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横截面积为(17.21±3.74) mm2.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视神经管上壁磨除前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OCT)宽度为(3.61±1.35) mm,磨除后为(7.16±1.42) mm.结论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打开视神经管上壁及视神经硬膜鞘后,向内侧轻轻地牵拉可移动的视神经,在OCT的宽度方面能增加接近2倍.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因而沿视神经纵行剪开其上方的硬膜是安全的.
- 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王冰心汪亮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视神经管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微外科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甲醛固定
-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以及视神经管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范围的变化,为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结果视神经管的最狭窄部位在中部,其横截面积为(17.21±3.74)mm2。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视神经管上壁磨除前视神经颈内动脉(OCT)三角宽度为(3.61±1.35)mm;磨除后为(7.16±1.42)mm。结论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因此沿视神经纵行剪开其上方的硬膜是安全的。
- 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王冰心汪亮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视神经神经解剖学眼动脉视神经管
- 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王冰心汪亮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 前床突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了解前床突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正常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前床突及其邻近结构。结果视神经长度,前床突切除前为(9.5±1.8)mm,切除后为(21.3±2.9)mm;颈内动脉长度,切除前为(9.9±2.0)mm,切除后为(13.8±2.5)mm;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宽度,切除前为(3.6±1.0)mm,切除后为(12.5±2.3)mm。前床突切除后所获得床突间隙几何空间的外侧横截面积为(2.1±0.3)cm2。结论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床突间隙,增加了手术操作空间;前床突切除后在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最大宽度方面能增加3~4倍的显露;可充分显露颈内动脉床突下段,增加了视神经鄄颈内动脉间隙,有利于该区域病变的处理。
- 陶存山尹嘉楼美清王冰心汪亮李文蒋建华卢亦成
- 关键词:前床突显微解剖显微外科解剖手术操作空间显微镜下观察床突间隙
- 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切除大型前床突脑膜瘤(附12例报告)
- 2006年
-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
- 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 前外侧或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的残障率。方法回顾性总结了9例海绵窦内肿瘤,经前外侧或外侧硬膜外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夹层,按神经走行方向切开,辨认肿瘤生长和颅神经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9例海绵窦内肿瘤中,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全切除5例,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个月后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轻2例,完全恢复1例。结论明确的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概念,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残障率的关键因素。
- 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海绵窦区肿瘤显微解剖神经鞘瘤脑膜瘤
- 颅骨重建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附3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颅骨重建对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3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3例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20例,总治疗有效率60.6%。其中缺损靠近上矢状窦者8例、缺损区彭隆影象学检查提示缺损区脑组织嵌顿者7例及缺损区位于重要功能区者5例颅骨重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23例缺损面积大于10 cm2患者功能改善17例,治疗有效率为73.9%;10例小于10cm2患者功能改善2例,治疗有效率为20%。左侧半球15例,功能改善11例,治疗有效率为73.3%;右侧半球18例,功能改善7例,治疗有效率为38.8%。结论:颅骨重建是改善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以缺损靠近矢状窦和功能区、缺损区脑组织嵌顿、缺损面积大于10cm2以及缺损位于左侧优势半球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 陶存山侯立军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颅骨重建神经功能改善外伤性颅骨缺损重要功能区影象学检查上矢状窦
- 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35例体会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常在首次手术后8-9个月复发。肿瘤复发后,其治疗方法不一。本文旨在探索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 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间我科再手术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资料35例,并对其两次手术时间间隔与术后生存时间,再次手术前后的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分级低者两次手术间间隔及再次术后生存时间较长;分级高者再次手术前后KPS评分提高较明显;(2)两次手术时间间隔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应积极选择再手术治疗。
- 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 关键词: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KPS评分生存期延长肿瘤分级手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