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平
- 作品数:345 被引量:1,5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取实验用成年豚鼠20只,于脊柱旁两侧A,B,C三处皮肤分别人工造成萎缩性瘢痕后,实验组在A处真皮层注射50μg/L的bFGF0.1mL,隔日1次,共4次;在C处真皮层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B处不作任何处理做空白对照。术后第21天切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切片,应用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显微镜下计算增殖成纤维细胞所占百分率。结果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切口瘢痕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3±1.42)%,(0.98±0.33)%和(1.22±0.34)%。实验组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以促进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 陈办成涂平倪春雅武玲慎汪旸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萎缩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 皮肤黑素瘤70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3—2010年本院病理诊断为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片,再次进行确认诊断和病理分型,对病理诊断不明确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黑素瘤高峰发病年龄为51~60岁,肢端、非肢端部位黑素瘤各占70.00%和30.00%.肢端雀斑样黑素瘤最多,占67.14%,其次为恶性雀斑样痣型黑素瘤(11-43%)和浅表扩散型黑素瘤(10.00%),本研究中结节型仅有3例(4.29%),非暴露与暴露部位在原发损害、原位和侵袭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13)。甲下黑素瘤手部明显多于足部(P=0.000)。结论国内黑素瘤发病可能有年轻化趋势;外伤在肢端部位黑素瘤发生中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临床的ABCD标准敏感性较高,可推广使用和作为患者自检的方法。
- 李薇薇涂平汪旸李航陈喜雪杨淑霞武玲慎李雪迎
- 关键词:皮肤黑素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中桥粒芯糖蛋白1和E-钙黏着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葛新红涂平韩钢文武玲慎朱学骏
- 关键词:角化棘皮瘤桥粒芯糖蛋白1免疫组化
- 溶血磷脂酸受体6在蕈样肉芽肿向大细胞转变中的意义及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中溶血磷脂酸受体6(LPAR6)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TCL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2011-2020年间确诊的110例MF患者,包括49例发现队列的24例大细胞转变(LCT)及25例非大细胞转变(NLCT),61例验证队列的24例LCT及37例NLCT。提取患者组织总RNA分别采用RNA测序及RT-PCR检测LPAR6的表达,比较LPAR6在LCT与NLCT患者间的表达差异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构建2种CTCL细胞系MyLaSz4过表达LPAR6细胞模型,以正常表达细胞为对照,检测过表达LPAR6对MyLa、Sz4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加入LPAR6相关配体溶血磷脂酸(LPA)、2S-OMPT、三磷酸腺苷(ATP)、腺苷(ADO),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激活LPAR6对过表达LPAR6 MyLa、Sz4细胞增殖活力与凋亡的影响。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分析,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RNA测序结果显示,发现队列中LPAR6是LCT中显著性低表达的基因之一;验证队列中,LCT组的LPAR6表达水平[M(Q_(1),Q_(3))为204.90(81.90,512.70)]低于NLCT组[809.40(417.50,1829.20),U=242.00,P=0.002];两队列中,低表达LPAR6均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1)。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的0、2448、72 h,过表达组MyLa、Sz4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的细胞增殖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采用LPA、2S-OMPT、ATP、ADO激活MyLa细胞LPAR6后48 h,过表达组MyLa细胞的增殖活力(1.38±0.01、1.04±0.01、1.09±0.03、1.23±0.01)均低于对照组(1.73±0.04、1.23±0.01、1.24±0.01、1.42±0.03,t值分别为30.33、18.38、4.78、5.75,均P<0.05),细胞凋亡率(17.93%±0.88%、17.75%±0.35%、23.97%±0.57%、31.44%±0.34%)均高于对照组(3.98%±0.03%、7.81%±0.59%、11.95%±0.85%、12.02%±0.48%,t值分别为15.93、14.49.11.74.33.01,均P<0.05);分别采用2S-OMPT、ADO激活Sz4细胞LPAR6后48 h,Sz4细
- 林羽洁刘凤洁高玉梅刘向君许卜方李映依赖盼陈卓婧孙婧茹涂平汪旸
- 关键词:不良预后
- 脂膜炎
- 涂平
- 特殊类型的急性痘疮样糠疹1例
- 患儿,男,9岁。因发现双下肢反复皮疹伴疼痛2年余,加重一年,于2010年1月6日我科就诊。2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于左大腿出现蚕豆大小的暗红色结节,后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自述皮损疼痛,伴全身发热,最高体温39℃。之后该皮损...
- 张斌杨海珍涂平
- 关键词:阿奇霉素中草药治疗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3例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生理盐水溶液局部封包3 h后进行光动力学治疗,每周1次,最多治疗3次,疣体消退后再巩固治疗1次。结果:3次治疗后20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7.7%。随访6个月,复发17例,复发率为8.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方法。
- 陈伟余进刘伟涂平
-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误诊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 2010年
- 报告1例误诊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女。24岁,颈部、肩部环形分布水疱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疱,真皮乳头及中层血管、毛囊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基膜带IgA(+)、IgG(+)线状沉积,初步诊断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但此后实验室检查发现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轻度异常,遂做相关检查,最后确诊为SLE。
- 王博陈喜雪杨海珍杨淑霞涂平
- 关键词: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SATB1在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ATB1在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将如下任一物质作为靶点的产品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1)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2)SEQ ID No.2所...
- 汪旸涂平张高磊
- 文献传递
- 副肿瘤性天疱疮二例被引量:56
- 2000年
-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疼痛性粘膜糜烂和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学显示棘层松解、苔藓样皮炎或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存在对各种上皮蛋白的自身抗体,同时伴随潜在肿瘤。本文首次报道 2例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病理学均符合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例,伴随 Castleman肿瘤。
- 王爱平朱学骏涂平马圣清李丽
-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组织学免疫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