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立锐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大内镜下微血管改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放大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探讨黏膜微血管图像改变与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14例常规内镜观察下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起或凹陷等改变的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应用2%Lugol 液染色后进行放大内镜观察,根据内镜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改变将放大内镜下黏膜象分为4型。对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内镜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4%(90/112)食管炎患者符合Ⅱ型表现,85.7%(12/14)早期食管癌患者符合Ⅲ型和Ⅳ型改变。早期食管癌组与正常组比较(x^2=27.32,P<0.05)和食管炎组比较(x^2=50.37,P
- 季锐卢雪峰付金栋雒燕王玉娟涂立锐
- 关键词:食管肿瘤微血管放大内镜检查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一例
- 2008年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够将内镜图像放大近1000倍,可以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即刻观察黏膜上皮细胞、腺体和微血管网的变化,为消化道肿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日本,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是99%,侵入黏膜下层的是96%,所以,在发现早期癌变后,考虑到外科手术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问题,内镜黏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已成为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并已逐步被西方国家认同。特别是ESD因其可以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大于2cm),这可以避免癌症残留减少复发,并可以对病变进行精确的组织病理学分期,因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卢雪峰杨淑萍王玉娟雒燕涂立锐赵幼安李延青
- 关键词:术后病理诊断显微内镜黏膜下层共聚焦激光黏膜上皮细胞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早期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资料。结果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有发热40例(69%),头痛及肌肉关节酸痛36例(62%),胃肠道反应10例(17%),白细胞(WBC)减少44例(76%),血小板(PLT)减少10例(17%),血红蛋白(HGB)下降31例(53%),4例患者因中性细胞数降低而将派罗欣减量,6例患者因胃肠道反应或HGB明显下降将利巴韦林减量。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血红蛋白下降可以导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减量,从而影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
- 付贤云张立新涂立锐
- 关键词: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
-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功能不全可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并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加重肝损伤[1-4].预防和控制IETM的发生是成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关键之一.本研究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和TNF-α的水平,结合患者病情转归及肝功能变化,探讨其对重型肝炎IETM及预后的影响.
- 吕卉秦来英王灿涂立锐刘静
- 关键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慢性重型肝炎枯草杆菌乳果糖肠球菌重型肝炎患者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ESD后病理诊断的比较(附一例报告)
- <正>王某,男,60岁,上腹隐痛一年余,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为餐后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曾行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取活检病理为:胃窦管状腺瘤样增生,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为...
- 卢雪峰杨淑萍王玉娟雒燕涂立锐赵幼安李延青
- 文献传递
- 靛胭脂染色在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在2007年3月~2008年3月在齐鲁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用PentaxEG-3430型胃镜行常规检查,发现胃黏膜稍有隆起/片状/浅凹糜烂、色泽改变、粗...
- 涂立锐
- 关键词:胃癌靛胭脂染色胃黏膜病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