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波涛

作品数:59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理学
  • 17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密度泛函
  • 24篇密度泛函理论
  • 24篇泛函
  • 24篇泛函理论
  • 16篇催化
  • 15篇催化剂
  • 11篇密度泛函理论...
  • 6篇动力学
  • 5篇丁内酯
  • 5篇氧化铈
  • 5篇态密度
  • 5篇内酯
  • 5篇纳米
  • 5篇费-托合成
  • 5篇CEO
  • 5篇F-T合成
  • 4篇动力学研究
  • 4篇碳纳米管
  • 4篇团簇
  • 4篇纳米管

机构

  • 4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暨南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金华广播电视...
  • 1篇浙江开尔实业...

作者

  • 59篇滕波涛
  • 15篇相宏伟
  • 15篇李永旺
  • 11篇罗孟飞
  • 9篇常杰
  • 7篇朱玉雷
  • 7篇蒋仕宇
  • 6篇刘亚
  • 6篇孙予罕
  • 6篇郑绍成
  • 6篇张荣乐
  • 6篇白亮
  • 6篇赵钢炜
  • 5篇郑洪岩
  • 5篇赵雷洪
  • 4篇张昊宏
  • 4篇袁金焕
  • 4篇吴锋民
  • 4篇鲁继青
  • 4篇杨培芳

传媒

  • 7篇Chines...
  • 6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化学教育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大学化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煤炭转化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塑料工业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在CeO2(111)表面结构的理论研究
铈基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与金属粒子在载体CeO2上的结构紧密相关[1]。不同金属纳米粒子在催化剂表面上趋于平铺还是团聚形成三维结构与金属及载体的类型有关。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初步计算了不同金属M(M=Au,Pd,Sn)原子、...
赵云滕波涛
关键词:二氧化铈金属团簇密度泛函理论团聚
基于羰基化合物高选择性合成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朱伟东李新生温一航滕波涛谢建武金发根
杂环化合物光放的应用于各种医药、纳米材料、农用化学品、染料工业、导电聚合物、超导材料领域。申请者基于羰基化合物,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的反应,高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杂环化合物或者新型的杂环化合物,具体如下:(1)在手性...
关键词:
关键词:杂环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合成工艺
Au团簇在CeO2(110)表面吸附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金纳米粒子负载在CeO2上的铈基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VOCs催化燃烧与水汽转化等反应中有较高的反应活性。[1]CeO2(110)是二氧化铈中较稳定的表面,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2]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软件...
郎佳健滕波涛
关键词:金团簇二氧化铈吸附构型
DFT在多相催化研究中泛函选择及铈基催化剂的理论研究
如何选择合适泛函是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多相催化反应的基础.根据Born–Haber 反应循环,泛函方法能够正确描述气相反应的性质(如焓变)是其应用于多相催化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我们提出了利用气相反应能量变化与其理论参考值对比...
滕波涛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掺杂氧物种
用UBI-QEP方法分析钴系Fischer-Tropsch合成催化反应机理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unity bond index-quad ratic exponential potential(UBI-QEP)方法,以Co(0001)单晶为模型催化剂,对Fischer-Tropsch(F-T)合成的三种可能反应机理(表面碳化物机理、烯醇机理和CO插入机理)进行了全面的能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表面碳化物机理生成烃类产物从能学角度看较为合理,其中COads表面解离和Cads加氢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垒,可能是整个F-T反应序列中的慢步骤;通过CH2,ads插入金属-烷基键实现链增长的活化能垒最低,是能量上有利的链增长方式;在Co(0001)晶面上烷基经β-H消除生成烯烃的活化能垒低于加氢生成烷烃,而通过CO插入机理生成的有机含氧化合物的二次反应能垒较低,从而导致其在Co催化剂上的低选择性.此外,与Fe/W(110)相比,Co金属上的CHx,ads加氢以及CH2,ads插入的活化能垒较低,从而解释了Co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性较高和倾向于生成重质烃类产物的特性.
常杰滕波涛相宏伟李永旺孙予罕
关键词: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机理
工业Fe-Mn催化剂上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F-T合成动力学模型 Ⅰ.烯烃再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转篮式无梯度反应器,在工业FeMn催化剂上,在较宽的工业操作相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FT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转篮式无梯度反应器反应气氛和反应温度均一的优势,将烃生成反应动力学的估算从传统的对烃生成和水煤气变换这两类发生在不同活性中心的反应同时进行估算的方法中分离出来,简化了烃生成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在基于亚甲基插入的亚烷基机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到乙烯与催化剂表面强的相互作用,将乙烯和乙烷的生成动力学参数单独计算.动力学模型计算的链增长、烷烃和烯烃生成的活化能均与文献报道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FT合成动力学模型计算的合成气消耗速率、甲烷生成速率和C5+的生成速率较好地与实验值吻合.通过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未考虑除化学反应之外的非本征因素的烯烃再吸附动力学模型不能够正确预测烃产物分布偏离ASF规律及烯烷比随碳数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滕波涛常杰刘颖张成华杨骏郑洪岩张荣乐白亮相宏伟李永旺
关键词:费-托合成动力学工业催化剂
高比表面积Cr_2O_3-α-AlF_3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炭硬模板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Cr_2O_3-α-AIF_3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合成过程主要包括三步:(1)将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渍到Cr_2O_3-γ-Al_2O_3中,然后经过热处理,使得蔗糖分解为炭;(2)将含炭的Cr_2O_3-γ-Al_2O_3固体在400℃用HF气体进行完全氟化;(3)在高温下利用燃烧法除去炭硬模板.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曲线,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散射(EDX)技术表征.结果表明,氟化过程对Cr_2O_3-α-AIF_3催化剂比表面积有重要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比表面积为115 m^2·g^(-1)的催化剂.此催化剂对催化裂解二氟乙烷(HFC-152a)制备氟乙烯(VF)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直接氟化制备的Cr_2O_3-α-AIF_3催化剂,这是因为高比表面积的Cr_2O_3-α-AIF_3催化剂具有较大的酸量.
于洪波贾文志普志英王月娟鲁继青滕波涛罗孟飞
关键词:高比表面积路易斯酸X射线衍射
工业Fe-Mn催化剂上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F-T合成动力学模型 Ⅱ.不同校正方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平衡闪蒸模拟催化剂孔道液体组成、烯烃物理吸附和虚拟烯烃分压等方法,考察了化学反应以外的非本征因素对FT合成动力学模型的校正.平衡闪蒸模拟催化剂孔道中烯烃组成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在烯烃浓度出现峰值前,溶解度效应对烯烃再吸附及参与二次反应起主导作用,而在烯烃浓度出现峰值后,烯烃的扩散和物理吸附等效应可能起主导作用.分析烯烃添加的反应器模拟结果发现,考虑烯烃物理吸附作用的动力学模型校正方法不能够正确反映烯烃添加实验的定性规律,而虚拟烯烃分压校正方法能够正确反映烃分布规律并可定量预测烯烃添加对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这对需要尾气循环的FT合成工业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滕波涛常杰王刚张成华刘颖郑洪岩杨骏张荣乐白亮相宏伟李永旺
关键词:费-托合成动力学物理吸附工业催化剂
铈基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铈基催化剂是重要的汽车尾气三元转化(TWCs)及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氧化催化剂,从理论上系统研究载体、活性组分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反应物在铈基催化剂上吸附与反应行为,可认识催化现象的电子本质,加深反应机制的理解,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本文通过CeO2体相、表面、氧空位、团簇性质,探针分子在CeO2表面吸附反应行为,金属铈基催化剂性质及探针分子在其表面吸附与反应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铈基催化剂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滕波涛蒋仕宇赵雷洪罗孟飞
关键词:氧空位探针分子密度泛函理论稀土
CO在CeO_2(111)表面的吸附与氧化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CO在CeO2(111)表面的吸附与氧化反应行为.结果表明,O2在洁净的CeO2(111)表面为弱物理吸附,而在氧空位表面是强化学吸附,且O2分子活化程度较大,O—O键长为0.143nm.CO在CeO2(111)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表明,CO在洁净表面及氧空位表面上为物理吸附,吸附能均小于0.42eV;当表面氧空位吸附O2后,CO可吸附生成二齿碳酸盐中间体或直接生成CO2,与原位红外光谱结果相一致.表面碳酸盐物种脱附生成CO2的能垒仅为0.28eV.计算结果表明,当CeO2表面存在氧空位时,Hubbard参数U对CO吸附能有一定的影响.CeO2载体在氧化反应中可能的催化作用为,在氧气氛下,CeO2表面氧空位吸附O2分子,形成活性氧物种,参与CO催化氧化反应.
蒋仕宇滕波涛袁金焕郭晓伟罗孟飞
关键词:CO密度泛函理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