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建锋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血管
  • 2篇人脐静脉
  • 2篇细胞损伤
  • 2篇内皮细胞损伤
  • 2篇高糖
  • 2篇高糖诱导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盐酸贝那普利

机构

  • 5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6篇何胜虎
  • 6篇燕建锋
  • 4篇张晶
  • 4篇严凤娣
  • 2篇陈述
  • 2篇徐冰
  • 1篇冯尚勇
  • 1篇袁斌
  • 1篇程铖
  • 1篇袁彬
  • 1篇孙磊
  • 1篇屠莉莉
  • 1篇赵福全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剂量硫氮酮治疗变异型心绞痛1例
2008年
燕建锋何胜虎孙磊徐冰严凤娣张晶赵福全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剂
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盐酸曲美他嗪(万爽力)对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建立H2O2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万爽力(1、10、100μmol/L)对细胞活力噻唑蓝、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结果:万爽力可以提高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促进NO的分泌,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爽力对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关。
严凤娣何胜虎张晶燕建锋陈述
关键词:内皮细胞曲美他嗪
联合检测B型利钠肽与甲状腺激素在充血型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徐冰程铖冯尚勇燕建锋袁斌屠莉莉何胜虎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BNP甲状腺激素
丹参多酚酸盐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5.5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30mmol/L葡萄糖(高糖损伤组)、30mmol/L葡萄糖±50mg/L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和30mmol/L葡萄糖±100mg/L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30mmol/L葡萄糖+200mg/L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进行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分泌量的测定。结果高糖损伤组及低、中、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细胞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分泌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细胞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分泌量与高糖损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保护细胞线粒体、清除活性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和抑制内皮素1的分泌而实现的。
何胜虎燕建锋袁彬严凤娣张晶陈述
关键词:内科学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丹参多酚酸盐内皮素1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评价存活心肌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如何选择适应证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存活心肌的检测,区分心肌损害的可逆性(冬眠心肌、顿抑心肌)和不可逆性(瘢痕组织),对冠状动脉的血运重建术具有决策和预后判断价值。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被认为是一种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独特、无创而敏感的方法。通过回顾近年来PET显像评价存活心肌的各种方法及对照研究,概述PET对估价存活心肌的价值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燕建锋何胜虎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存活心肌心肌缺血
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盐酸贝那普利对其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5.5mmol/L葡萄糖(A组)、33.3mmol/L葡萄糖(B组)、33.3mmol/L葡萄糖+0.1μmol/L盐酸贝那普利(C组)、33.3mmol/L葡萄糖+1.0μmol/L盐酸贝那普利(D组)、33.3mmol/L葡萄糖+10.0μmol/L盐酸贝那普利(E组)的培养基中培养24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进行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NO分泌量的测定。结果B、C、D、E组的细胞活力、MDA含量、GSH-PX活力、NO分泌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E组的细胞活力、MDA含量、GSH-PX活力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分泌量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对体外高糖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脂质过氧化、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而实现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
燕建锋何胜虎严凤娣张晶
关键词:高糖内皮细胞盐酸贝那普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