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于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 聚苯醚/聚苯乙烯共混物熔液浇铸膜的热行为
- 潘雁傅伟文薛锋牛于华
- 关键词:聚苯醚聚苯乙烯
- 文献传递
- 新型咔唑类电致发光共聚物
- 本文首次用钯催化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以咔唑和苯并噻二唑为主链的共聚物,比例分别是85:15,95:5,99:1.本文还对这些聚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苯并噻二唑的比例的增多,咔唑和苯并噻二...
- 黄剑牛于华袁敏曹镛
- 关键词:咔唑光电器件偶合反应
- 文献传递
- 芴与噻吩发光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被引量:33
- 2003年
-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 9,9 二辛基芴 (DOF)和噻吩 (Th)的共聚物 .其中 ,DOF与Th的投料比 (摩尔比 )分别为 95∶5 (PTF5 )、90∶1 0 (PTF1 0 )、85∶1 5 (PTF1 5 )、70∶3 0 (PTF3 0 )、5 0∶5 0 (PTF5 0 ) .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 ,如THF,CHCl3等 ,其分子量在 60 0 0~ 5 3 0 0 0之间 .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噻吩后 ,其发光波长发生了红移 ,最大发光波长由PTF5时的 490nm红移到PTF5 0时的 5 41nm .随着聚芴主链中噻吩含量的增加 ,最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效率都逐渐降低 由这些聚合物所制得的器件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PTF5和PTF1 0的 0 45 %.由此表明 。
- 侯琼牛于华杨伟阳仁强袁敏曹镛
- 关键词:噻吩共聚物电致发光红移发光材料
- 高性能聚合物电荧光器件研究
-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聚合物荧光器件的发光物理机制,考察材料和器件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争取实现高亮度、高效率、色度可调节的聚合物发光器件. 主要结果有:(一)通过聚芴与各类共轭杂环单体共聚,可以成功实现发光谱色从...
- 牛于华
- 关键词: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共轭聚合物载流子注入激基缔合物
- 文献传递
- 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的研究
- 曹镛杨伟彭俊彪陈军武莫越奇黄文波黄飞吴宏斌侯琼朱卫国蒋昌云阳仁强黄剑牛于华杨晓晖
- 该项目利用“分子内能量转移”的概念,合成了以咔唑、芴为主链,与不同芳杂环单体共聚的新型分子内能量转移型发光共聚物,实现了发光波长大范围的调控。发明了含硒(Se)芳杂环的共轭聚合物,获得了高效率饱和红色发光材料。首次合成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发光器件
-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被引量:9
- 2002年
-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与低带隙单体噻吩 (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 (ED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噻二唑 (DB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 ,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 ,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 (峰值波长在4 90~ 5 6 0nm之间 )以及饱和红光 (峰值波长在 6 2 8~ 718nm )的聚合物 ,所得到的共聚物的光荧光和电荧光量子效率都比文献中所报道的交替共聚物要高得多 .芴与噻吩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 (EL)外量子效率为 0 .4 5 % ,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 ,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1.4 % ,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 .芴与BTSe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0 .5 % ,这是首次报道含BTSe的发光聚合物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 。
- 曹镛侯琼牛于华阳仁强许怡赦罗洁杨伟
- 关键词:聚芴噻吩衍生物发光性能
- 烷基芴-噻吩无规共聚物电致发光器件的谱色调节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利用不同比例的烷基芴 噻吩无规共聚物 ,制备了聚合物薄膜发光二极管 ,研究了不同噻吩含量对器件电致发射光谱的影响 ,发现改变共聚噻吩含量可有效调节器件发光谱色。通过研究器件在增加电流密度、升温老化处理后的光谱演变发现 ,相应器件的谱色稳定性在噻吩含量达到 5 %~ 10 %后相当稳定 ,噻吩含量10 %的共聚芴所制备的器件在电流密度达到 5 2 0mA/cm2 或经过高达 16 0℃温度老化后发光谱色无变化。初步探讨了共聚芴荧光谱色随噻吩含量变化的机制 ,认为无规共聚已使得两种共轭单元对应的能带结构发生相当程度的杂化。而对器件谱色随电流升高、温度老化表现出的优异稳定性 ,则认为源于低带隙材料的引入破坏了聚芴分子链的共平面结构 ,提高了形成激基缔合物的能垒。
- 牛于华侯琼袁敏黄剑曹镛
- 关键词:电致发光器件发光二极管
- NR/NBR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英文)被引量:1
- 1998年
- 在NR/NBR中加入改性剂A,可以使胶料在0℃附近的动态力学损耗峰(tanδ)明显增大,而65℃附近的tanδ变化不大,因而胶料的湿抓着性明显增大,而滚动阻力基本不变。同时,不同温度下的tanδ值可以通过控制共混体系各组分的用量来调节,从而可以得到低滚动阻力、高湿抓着性的胎面橡胶材料。
- 赵旭升贾德民罗远芳牛于华傅伟文
- 关键词:共混物胎面胶NRNBR
- N R/ 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11
- 1999年
- 研究了 N R/ 环氧化天然橡胶( E N R) 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加入酚醛树脂后,仍只有两个动态力学损耗峰tan δ( 分别对应着 Tg1 和 Tg2 ) 。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大(0 ~15 份) , Tg1 基本不变, Tg2 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 Tg1 对应的tanδ峰值减小, Tg2 对应的tanδ峰值则逐渐增大。因此,tanδ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通过共混体系中树脂的并用量来调节,从而可获得湿抓着性能好、滚动阻力低的新型 N R/ E N R 胎面材料。
- 赵旭升贾德民罗远芳牛于华傅伟文
- 关键词:环氧化天然橡胶力学性共混物胎面胶
- NR/NBR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3
- 1999年
- 对NR/NBR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改性剂A后,共混物在两个玻璃化温度((Tg1,Tg2))下有两个动态力学损耗因子(tanδ)峰。随着体系中改性剂A用量的增大(5~20份),Tg1基本不变,其对应的tanδ峰值下降;Tg2则向高温方向移动,其对应的tanδ峰值增大。因此,tanδ的大小和位置(Tg2)可以通过控制共混物各组分的用量来调节,从而获得抗湿滑性能好、滚动阻力低的材料。
- 赵旭升贾德民罗远芳牛于华傅伟文
- 关键词: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橡胶天然橡胶丁腈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