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艺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胰腺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4篇胰腺切除
  • 4篇胰腺切除术
  • 4篇术后
  • 3篇胰腺肿瘤
  • 3篇手术
  • 3篇术后复发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复发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作者

  • 9篇王伟艺
  • 8篇唐文皓
  • 8篇袁祖荣
  • 7篇涂彦渊
  • 7篇王巍
  • 6篇唐健雄
  • 5篇姜翀弋
  • 3篇丁皓
  • 1篇何嘉琦
  • 1篇项炜
  • 1篇王小龙
  • 1篇蔡建华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9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传统开腹手术组术后出现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3例伤口感染,2组均无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者,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05.6±41.6)min vs(154.9±51.3)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 vs 4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0.9)d vs(4.2±1.6)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5 vs 9)d、住院费用(25 660.7±7 699.4)元vs(32 257.3±13 996.1)元,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王伟艺涂彦渊袁祖荣唐健雄唐文皓王巍姜翀弋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47例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中胰腺癌组织和自身胰腺正常组织中VEGF-C的表达。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VEGF-C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VEGF—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例及其在自身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比例分别为29例(61.7%)、7例(14.9%),VEGF-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例明显高于其在自身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8)。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中位生存期为11.9个月,平均为(18.4±2.4)个月。1年、2年、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6.8%、23.4%和14.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VEGF=C(P=0.020)、肿瘤直径(P=0.013)、年龄(P=0.057)、术后辅助化疗(P=0.017)与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VEGF-C(P=0.009)、肿瘤直径(P=0.010)、术后辅助化疗(p=0.017)是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VEGFC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VEGF—C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指标。
王伟艺唐文皓袁祖荣唐健雄王巍涂彦渊丁皓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复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胰腺癌MUC4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MUC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胰腺导管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MUC4的表达,分析胰腺癌MUC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病人生存时间等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53例胰腺癌组织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43例(81.1%),对应癌旁组织中MUC4蛋白均为阴性表达,9例慢性胰腺炎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2例(22.2%)。MUC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P<0.05),MUC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程度在病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TNM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和MUC4的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MUC4的高表达组预后较差(P<0.05)。结论:MUC4可能是一个特异的胰腺癌肿瘤相关标志物,在胰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MUC4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MUC4的检测还有助于判断手术病人的预后。
王伟艺项炜唐文皓袁祖荣唐健雄王巍涂彦渊丁皓姜翀弋
关键词:胰腺癌MUC4慢性胰腺炎预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PD术后胰瘘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PD治疗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腹腔镜PD与开腹PD术后胰瘘发生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75例患者中21例(28%)发生胰瘘,A级胰瘘7例,B级胰瘘11例,C级胰瘘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胰管扩张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是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6.868、12.990、4.383,P值分别为0.009、<0.001、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95%可信区间:2.551~187.550)、胰管不扩张(95%可信区间:5.210~487.321)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5、0.001)。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淀粉酶水平≥5000 U/L对术后胰瘘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腹腔镜PD胰瘘发生率与开腹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vs 30.5%,P>0.05)。结论对于年龄≥65岁、胰管不扩张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水平≥5000 U/L的患者,应尽早采取临床相关措施,避免胰瘘的发生。
王小龙涂彦渊王巍袁祖荣唐健雄唐文皓王伟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
预防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手段的改进,胰腺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已获较大提高。目前,在世界各地大型综合医院中其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大幅降低,但术后长期生存率迄今仍未得到很好改善。2000年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14家大型医院的2340例根治性手术统计结果表明,胰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7.1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8.47。
王伟艺唐文皓袁祖荣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复发综合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价值。   [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47例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中胰腺癌组织和癌旁胰腺正常组织中VEGF-C...
王伟艺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复发VEGF-C
文献传递
胰体尾肿瘤患者微创与传统手术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胰体尾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了解其适应证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因胰腺体尾部肿瘤行胰腺远端切除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手术远端胰腺切除术共22例(达芬奇机器人远端胰腺切除术15例,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7例),开腹胰腺远端切除术49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胰腺体尾部病变患者同期接受微创胰腺远端切除术(22例)和开腹胰腺远端切除术(49例)。微创组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2.5±1.0)d比(3.5±1.0)d,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5.2±7.9)d比(23.4±21.2)d,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胰漏[微创组45.5%(10/22),开腹组55.1%(27/49),P〉0.05]和临床型胰漏风险上[微创组18.2%(4/22),开腹组18.4%(9/4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46.3±75.3)min比(168.1±33.7)min,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增加了胰腺胰体尾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
王伟艺王巍袁祖荣唐健雄唐文皓涂彦渊姜翀弋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胰腺切除术胰腺病变微创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步比较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初步比较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在技术上的差异及手术结果。方法 2010年3—10月,将肿瘤生长部位分别为升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10例患者非随机两两配对,分别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腔镜组)和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机器人组)辅助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即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癌根治、直肠上段癌行直肠前切除和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各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肿瘤学治疗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略少于腹腔镜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相似。手术后标本的肿瘤病理学检查都达到根治性肿瘤学手术的要求,仅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手术的患者的系膜完整性被破坏。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更能体现微创外科的损伤控制原则和肿瘤治疗原则,尤其在狭窄盆腔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巍袁祖荣涂彦渊姜翀弋唐文皓唐健雄丁皓王伟艺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
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的LPD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10)岁。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诊断胰头或壶腹占位性病变;肿瘤直径<4 cm,无明显血管受侵犯表现,无远处转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中离断钩突时优先处理肠系膜上动脉(SMA),沿SMA根部右侧缘用超声刀骨骼化约3 cm,在SMA后方分离钩突系膜,然后将肠系膜上静脉推向左侧,自下向上完整游离钩突。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PD,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72)min,术中钩突系膜离断处理时间(34±9)min,术中出血量(255±183)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4±8)枚。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B级胰瘘2例,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腹腔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LPD中,采取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安全、可行,该方法可使钩突完整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梁贇王巍姜翀弋何嘉琦蔡建华唐文皓涂彦渊王伟艺袁祖荣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胰腺钩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