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术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分为研究组(66例)与对照组(110例)。通过对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比较,从而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存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史患者占比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骨密度及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前骨折椎体数及强化椎体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骨密度低、术前骨折椎体数多、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骨密度低、术前骨折椎体数多、强化椎体数目多、手术椎体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等紧密相关,通过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有助于降低其术后骨折情况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 王勇杨洪平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两种预防深静脉血栓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弹力袜与应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共241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第1组使用小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弹力袜,第2组使用小分子肝素联合应用IPC。对两组患者术后分别作DVT评估。结果:第1组术后DVT 7例(5.8%),第2组术后DVT 6例(5.0%)。两组在预防术后DVT效果中均表现良好,且两组预防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小分子肝素联合弹力袜与应用小分子肝素联合IPC预防DVT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 王勇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人工关节置换术弹力袜
- sox-9通过Wnt3a/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sox-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BMSCs,对细胞进行sox-9过表达和敲降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干扰对照组、sox-9过表达组、sox-9干扰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观察细胞的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Ⅱ)和聚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x-9、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sox-9过表达组的CollageⅡ和Aggrecan表达显著升高,而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ox-9可能是调控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关键因子,通过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 樊薰勤张明勇李雯婷钱雪丰徐宁路王勇曹平张杰郭奉斌赵志强郑金鹏刘盾刘拴
- 引起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及分析引起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18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得出术后骨不愈合的原因。结果:本研究中骨折不愈合率为10.55%。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及比例为功能锻炼不正确,占34.9%;内固定不妥,占21.7%;受伤严重,占17.4%;感染,占13.0%。结论:总结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各种原因,可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骨折不愈合率提供参考。
- 王勇
- 关键词:骨折不愈合影响因素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经皮椎弓根外固定复位伤椎前中柱,并纠正后凸成角畸形,随后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本组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2.35±24.67)min;术中平均失血(155.34±17.39)m L。术后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或P<0.01),随访期间有所下降(P<0.05);术后即刻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小于术前(P<0.01),随访期间有所增加(P<0.05)。术后Frankle分级由术前E级10例(28.57%)增加至26例(74.29%)(P<0.0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低,但远期仍可发生伤椎椎体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
- 王勇
- 关键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复位椎体高度
-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2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后凸畸形分为发生组(48例)和未发生组(23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均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P<0.05)。未发生组术后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发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及促进骨折愈合。
- 杨洪平王勇
- 关键词:胸椎骨折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影响因素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自2007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1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1、2、3、6、12个月时常规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6周。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复杂的粗隆部骨折。
- 杨洪平胡冰程子林王勇刘栓赵志强杨二平邓松柏徐宁路钱雪丰
- 关键词:股骨粗隆部骨折接骨术
- 关节镜术后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关节镜术后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131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时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勇曹平
- 关键词:关节镜玻璃酸钠视觉模拟评分
- 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6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7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抗凝治疗。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 王勇曹平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失血
- 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是探讨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及疗效。选择20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术后常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复发的病例。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手术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关节镜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好,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微创、新型、有效、迅速的方法。
- 王勇
-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痛风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