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非体外
  • 2篇非体外循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再...
  • 1篇心肌缺血后处...
  • 1篇血量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移植术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3篇山西省心血管...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海曙
  • 3篇王学宁
  • 3篇张顺业
  • 2篇王学斌
  • 2篇张勇
  • 2篇王建忠
  • 1篇郭永强
  • 1篇罗晨光
  • 1篇冯晓东
  • 1篇刘立新
  • 1篇姚滨
  • 1篇李保
  • 1篇白子良
  • 1篇薛菊云

传媒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其它疗效观察研究
张顺业李保白子良王学斌王学宁冯晓东刘立新王海曙张勇王建忠姚滨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的CABG(CCABG)需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因具有安全、疗效好、死亡率较低等优点,一直被心脏外科界...
关键词:
关键词:炎症反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RK参与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4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抑制剂组(I-postC+ERK抑制剂组)。再灌注结束后腹主动脉插管取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剖取左心室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相比,I-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抑制剂组与I-postC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增大,血清LDH、CK-MB活性及MDA含量升高,血清SOD活性减弱。结论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郭永强张顺业罗晨光王学宁王海曙
关键词:心肌缺血后处理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
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术前持续应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BG)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2008—05在我院行off—pump CABG的患者135例,术前未停阿司匹林患者65例(阿司匹林组),术前停阿司匹林6d以上的患者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后全部心包纵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持续应用阿司匹林不增加off-pumpCABG术后出血量、输血量与出血相关的二次开胸几率。
张勇张顺业薛菊云王海曙王学斌王建忠王学宁
关键词:阿司匹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出血量输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