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PMOP组)、葛根素低剂量组(Pue-L组)和葛根素高剂量组(Pue-H组)。SHAM组取卵巢周围部分脂肪,其余各组切除双侧卵巢,术后4周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股骨组织,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Pue-L组和Pue-H组大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葛根素注射液,SHAM组和PMO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BMD;用显微CT(Micro-CT)扫描观察骨结构并计算相关参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病理改变;Western Blot(WB)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Pue可显著提高PMOP大鼠BMD。(2)Micro-CT分析显示,Pue可改善PMOP大鼠骨微结构。(3)HE染色显示Pue治疗后PMOP大鼠骨量丢失减少、骨小梁数量与密度增加,病理改变有所恢复。(4)WB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PMOP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与PMOP组比较,Pue-L组和Pue-H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结论:葛根素可有效治疗PMOP大鼠,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目的:通过总结实际工作中完成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术后的感染风险及感染程度,明确交锁髓内钉应用于小腿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风险、感染程度较使用外固定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小腿开放性骨折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49例,外固定架固定的55例,外固定架固定组为对照组,交锁髓内钉固定组为观察组,两组病例按损伤程度即根据Gustilo分型分为Ⅰ、Ⅱ、Ⅲ三型。结果: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以上,两组术后感染风险及感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Ⅰ型小腿开放性骨折,两组感染风险和感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Ⅲ型小腿开放性骨折,两组感染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浅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深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风险与感染程度相似,但在Ⅲ型小腿开放性骨折术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深部感染率高于外固定架固定组,更易发生深部感染,故对于Ⅲ型小腿开放性骨折,宜选用外固定架对骨折进行固定。